今天看啥  ›  专栏  ›  粟冰箱

江湖夜雨十年灯:大陆新武侠记忆

粟冰箱  · 豆瓣  ·  · 2018-03-23 16:26
张禄为《沧海》画的插画

小学时就迷上了武侠电视剧,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就守在电视前,眼睛一眨不眨。记忆中最喜欢的是《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白发魔女传》《风云》《风云争霸》(跟风云不是一部哦,有什么四块玉佩麒麟之类的)《武林外史》《小李飞刀》,还把电视剧里那些招式抄在笔记本上,幻想自己某天能成为一代大侠,仗剑天涯,行侠仗义。都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但很多人都是小时候更爱武侠的。

(动动波是个啥,我已经记不清了,好违和)o(╯□╰)o

当时好喜欢武侠世界,觉得里面的人真是快意恩仇,自由自在。江湖是渺渺的烟云跟水雾,杏花红处青山缺,泠泠铁马,商略黄昏雨。在那遥远而令人神往的江湖中,有白衣青剑,红颜乌鬟。骏马劈开齐腰深草。缥碧江流上,不系之舟轻捷掠过,有人篷底抚琴,萧萧余一襟晚照。绝顶之巅,华亭鹤唳,空翠湿人衣,玉石雕成的棋子静定叩响;章台青楼之上,浪子依旧高卧红烛暖衾,做着他兼济天下的荒唐梦,老帮娘奉上一壶醇洌的烧刀子,剑气入喉,吐出一口月光。而千里之外的西域,皑皑雪原与莽莽大漠,关山如铁,冷月似眉,风尘仆仆的旅者良久驻足,寥落地吹响觱篥……那些人们跋涉千里,只为了一场因缘际会,然后各自离去。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但我是快上初中才开始看武侠小说,第一本是从老家床底下的一个箱子里翻出来的,不是古龙金庸,名字叫《龙女血剑》,署名卧龙生(当然很多年后才发现是托名卧龙生),当时看得废寝忘食,很不幸的是结局被老鼠啃掉几页,到了我能上网看电子版的时候,已经快忘了前面的情节了。但第一次看的那种激动的感觉仍然记得。

龙女血剑

初中开始从校门口的租书店租古龙金庸梁羽生来看,看得很疯狂,几乎两天换一本,还被老师收缴过,当时前后左右的同学都开始看武侠,无论男生女生,讨论得那个热烈啊。然后看多了,手就痒痒。我开始闯作第一篇自己的武侠小说,名字叫《江湖情仇记》,主角都是跟我关系好的同学,写得兴味盎然,时常笑出声。本来只写了几页,结果大家私下传看,反响很热烈,于是我就开始写成长篇,不过后来坑了……但我初中就已经写了好几万字了,第一次坚持写那么多哈哈哈哈,高中还写了几笔后面的大纲,改名《流世烟华录》,但始终没有动工,有生之年一定要填坑(又立了一个flag)……

自制封面哈哈哈
凌乱的大纲

租书店的几百本武侠浮光掠影看完(成为古龙脑残粉),一时间陷入了空虚,还央着老板去进新货。等待期间百无聊赖,就入了言情的坑,把租书店的霸道总裁台湾小言也看了个遍(张小娴就是那个时期特别喜欢的),还有那些国外名著也当言情看……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进了《今古传奇武侠版》杂志,那时就觉得,哇,真是一片新天地诶。看的第一期杂志是武侠版100期的纪念刊,记得上面好多都好喜欢,沧月、步非烟、李亮……边看边想,居然还有这么新颖的武侠啊,真是让人眼界一开。

那么何谓大陆“新”武侠呢? 温瑞安在《游侠纳兰》的后记中说——“写前人写过的,但是用不同于前人的方式写的;写前人写过或没写过的,但用自己领悟的方式写的都能称之为新。”大陆新武侠写手们对以上三种方式的创新都有尝试,从对政治制度的构想到对武侠内容的扩展无所不包。因此如今的大陆武侠实在无愧于“新”。(当然也因为前人武侠已经写了很多了,总得另辟蹊径。)

武侠版杂志还解释过“新武侠”概念:

【新江湖】江湖是社会的缩影。新江湖将是21世纪华人社会的象征,是都市的、当代的、复杂的、活跃的当代城市文明的缩影。新江湖将更加丰富、复杂、活跃、多元化。

【新侠情】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独立不羁,也是侠之大者。在肯定侠客快意恩仇、拔刀相助、善恶分明、正邪对立、为国为民的同时,也提倡多元、相对的侠客价值观念。提倡侠客在学艺、恋爱、江湖成长中追求自由,实现自我,展示独特的个性。温瑞安也说:“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新体验】在发展传统的侠情小说的基础上,提倡和鼓励都市侠义小说、女子武侠小说、玄幻武侠小说等新题材的创作。作品将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有想象力、节奏明快、有青春朝气。

大陆新武侠算是陪伴我最长时间的一种武侠类型了,毕竟之前港台武侠都看得七七八八,风格也有些单调,大陆新武侠算开了眼界,从高中到大一,武侠版杂志一期不落地买,连载我基本没有看,但是中短篇都是认真读完,好多留下了深刻印象,精品非常多,可以说深深影响我的古风写作,那些作者比起现在写古风的不可同日而语(可惜很多也销声匿迹了)。

虽然现在大陆新武侠已经衰落(最近比较火的时候是那个叫月出云的抄袭吧,抄了好多武侠版的小说,她也算武侠版忠实粉丝了,很多小众的中短篇都抄,捂脸),武侠版杂志也卖不动了,都搞一些乱七八糟圈钱的东西,跟作者、插画师撕逼,开写作班,还搞武馆……但终归“尚好的青春都是你”,废寝忘食读武侠的那些热血感动的日子都还历历在目。那不如就来回忆一下看大陆新武侠的那些年吧。兴许你也看过,在心里有过灵犀一动的感触;也兴许你有兴趣,体会一下当年大陆新武侠轰轰烈烈的繁华,然后找来看看呢。

2004年,《今古传奇·武侠版》编辑部与作者前往香港大屿山,拜访武侠作家黄易,可以认出很多作者呢

一。凤歌

凤歌是大陆新武侠作者中最接近“宗师”级别的一位,提起大陆新武侠就绕不开他,已然成为一座高峰。《昆仑》笔法是金庸一脉,笔力雄浑,刚健朴茂,读得很有江湖浩渺的古意。内容上还加入了天机宫这样很有科技感的组织,阴阳数术(数学)尤为突出,不得不说也是一种开拓。《沧海》的地理格局更是扩大到了英国、日本等等,武功还有了幻术、忍术之类,但于我而言,更像一种量的扩展,而非质的升华,没有多大突破。《灵飞经》貌似更加玄幻了。

不过《昆仑》《沧海》的连载,将《武侠版》推上“百万销量”的高峰,凤歌也当上了武侠版的主编,继续推陈出新。对大陆新武侠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张禄画的老版《昆仑》封面很喜欢。说到插画就不得不提武侠版另一个很牛的地方(包括兄弟刊奇幻版),那就是汇聚了当时国内最顶级的插画师,为杂志画封面以及插图,如ENO、李堃、卢波、游素兰、黑色禁药、张小白、阿梗、鹿菏、昔酒等等。看杂志文字跟图片是两重盛宴。

二。小椴

小椴被誉为“金古黄粱温后的椴”。如果说凤歌可称为宗师,那小椴就是一剑西来的绝世名侠(当然他本人也很低调,在山里买了房子,自得其乐,很有魏晋风度)。小椴很喜欢写少年跟比较边缘化的人物,匹夫之勇,“请从绝处读侠气”,有一种孤绝乖僻的生涩跟幽冷。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地方。像《长安古意》的余果老,《杯雪》的骆寒,《洛阳女儿行》里的方柠……

小椴的文字很有诗意,遣词造句讲究,铁骨风流,这得归功于他深厚的诗词功底。他自己原创的一些诗词也很值得玩味,比如“满怀冰玉一杯酒,猛忆初雪旧时节。”“江雨一夜青东吴,飘零长发碧玉梳。”“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江山余一刎,遗泪满苍裙。” “千里暗怀杀人剑,十步淡结芳草裙。 ”早期我觉得他的文字有点模仿古龙与温瑞安,尤其是《刺》这个短篇。后来有了自己的风格,清坚澹丽,风味隽永,很迷人。如《年华轮》《隽永刀》。但偶尔也失之于雕琢文字,囿于形式。特别是看了武侠版自2010年左右没落之后,邀小椴出诗集圈钱。他的现代诗完全没法读(好像太刻薄了),矫情而刻意,还是早年的武侠清新有趣。

三。时未寒、孙晓、方白羽

这三人就一起讲了吧,男作者里的佼佼者。

时未寒的“明将军”系列波澜壮阔、绚丽多彩,格局很大,从江湖到朝野,四大世家、六大宗师、八方名动、五大名捕、六色春秋……光写出这些人物就够称为一个宏伟的江湖了。但写到后面有些乏力,格局有余,气象不足,而且最后两部《山河》《绝顶》坑了许久,重新开始连载的时候,武侠版已经损失了一大部分读者,没什么反响了。(告诫各位作者一定要趁有名时写完!)

另外,时未寒给小说人物取名很好,骆清幽、薛风楚、郭慕寒、魏南焰、商晴风等等。

凤歌、小椴、时未寒、王晴川合称为大陆新武侠四杰,但是王晴川的没有看过,就省略吧……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这是当年对孙晓《英雄志》的评价。孙晓十年磨一剑,《英雄志》一出,磅礴汹涌,独占鳌头,是一片深红近血的悲色。可惜他写得实在太慢,“观海云远”的故事仍未完成,错过了与凤歌一争高下的时机。 孙晓写道:侠就是夹,左边是仁,右边是义,头顶灰天,脚踩泥地。只因存爱,所以存恨,只因心慈,所以心悲,只因成王败寇,所以济弱扶倾,只因天下无道,所以以武犯禁。孙晓写武侠是一种冷静克制的态度,他在《隆庆天下》自述里面提到两点:“历史可以被记载,但史观不能被决定。因而我必须用假的人物,假的故事,留下另一种‘非正统’的观点,这些观点都曾经存在于历史当中,一非稗官野史,二非小说家言,而是历史的光荣真实,只不过早被今人遗忘而已。”“然而故事里的人们,每一位称呼都呼应了那个时代的某个真是角落、以及那个角落里的种种梦想和哀伤。时至今日那些声音都不曾远去,仍在影响着当代的每一个人。”我们从这段话不难发现,孙晓的创作重心其实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历史,为宏观方面,其二是人性,为微观方面。从作品呈现出来的风貌,无疑,孙晓达到了一定的历史高度和人性深度。

方白羽的“千门系列”非常精彩,比其他写千门、骗术的早多了(当然还是有港台电影的影响),也第一次提出了“智侠”的概念,一个以智慧搅乱风云的江湖,一介文弱书生如何在高手如云的武林中立足,很好玩。云襄跟舒亚男斗智也十分精彩,难得一个这么聪明又不矫情的女主。

四。沧月、步非烟、沈璎璎

这三位是女子武侠最出名的(用来“代表”女子武侠可能偏颇),也是我私心里很喜欢的三人。但她们基本上不着重于描写“侠”,而更偏向于“情”。这也是女子武侠受人诟病的一个原因。但我倒觉得铜肝铁胆的武侠很多了,这些柳颜花骨的武侠撑起了另一片天,不管喜不喜欢,都很有意义。有人说女子武侠言之无物,那全然是偏颇的。

沧月的武侠自《血薇》发轫,风格很新颖,像日本少年漫画,人物也是漫画式的,性格扁平却华丽,台词时时有金句,这也是她流行、畅销的原因吧。后来她转向奇幻,成绩比武侠更好,《镜》系列第二部《破军》却发表于武侠月末版,也不知道为啥……《护花铃》里的迦若是个很好玩的人物,“当神已无能为力,便只有魔渡众生。”是比较接近侠的人物,另外小椴为迦若写的挽歌很喜欢:“ 陡彼高岗,汝剑铿锵。溯彼深源,草野苍黄。 上呼者苍,下俯者莽。 汝魂何归?茫茫大荒!呼彼迦若,其音朗朗。 念彼肢干,百热俱凉。 岁之暮矣,日之夕矣。 吾欢吾爱,得不久长?水色深瞳,已敛已藏。 招魂不至,且玄且黄。 上仰者苍,下俯则莽。 岁月淹及,失我迦郎! ”《破军》番外《东风破》写的夏语冰这个书生,也很有风骨,只是不会武功;慕湮默默守护夏语冰,十分感人,最后也为了苍生拔剑。在这篇里沧月讨论的正邪与苍生,是她后面作品很少有的,感觉是最有侠气的一篇。《七夜雪》则是她武侠最好的一部,薛紫夜、霍展白、妙风、瞳的塑造都十分成功。

步非烟的武侠就比较“奇巧”了,风格很绮丽,想象更宏大,人物身上的神性大于人性,她自己就说过金庸把还珠楼主时代武侠小说里的神写成了人,她又要把人写成神。《修罗道》跟唐传奇、悬疑文学结合,环环相扣,多重反转,很吸引人。“华音流韶”系列洋洋洒洒百万字,跟印度教神话、昆仑神话体系结合,轮回转世,神魔争斗,很有开创性,当年看得目眩神迷。其实最开始看她是《武侠故事》杂志上的一篇《舞阳风云录》,比较传统,一个少年的成长。从《武林客栈》开始,她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月落洞庭》一篇李清愁跟金蚕女那凄美的结局已经深入人心。步非烟擅长描绘奇诡的感情、多变的故事跟宏大的场面,比如《海之妖》就很像推理,一艘船上的人接连死去。《天剑伦》里小晏最后在须弥山顶讲经,《雪嫁衣》丹朱纳沐将恒河大手印注入步小鸾体内与卓王孙一战,都是大片级的画面感,这方面我很佩服她。当然,她还说过“要革金庸的命”,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但那种开创精神也是需要勇气的。

如果说步非烟是昆仑系,是宏大的神话叙事,青鸟、西王母、十轮太阳。那沈璎璎就是楚国系,云梦大泽,水汽氤氲,巫女在血红的木兰花树下舞蹈。沈璎璎的文笔冷冽犀利,像手术刀,可能跟她的医生职业有关系。有人说她是“写武侠的张爱玲”,有过誉之嫌,但也有相通之处。当时看她《屠龙手》一篇,写解剖鲛人,把它尾巴变成腿,手术细节太详尽了,看得我直冒冷汗,想到安徒生童话里的小美人鱼变成人只需要喝下魔药,已经很幸福了……她也喜欢写奇情,气氛阴森、妖魅,比如《雪融香》里师兄弟之间的感情,是我看的第一篇武侠耽美了吧!《屏上暗红蕉》也是一位同妻的报复,《天雨花》的画面感太诡艳……《金缕曲》这篇倒是非常有侠气的,小椴写的同名词作也很好,“天与地,当袖手”。《青崖白鹿记》作为她的长篇武侠代表作,很清新,仿佛山水长卷,澹雅宜人,虽然是早期,倒比后期的诡艳之作更喜欢。(另外她有两个大坑也没填,《沧浪记》跟《江山不夜》,啊啊啊啊!)

五。红猪侠、慕容无言、赵晨光、飘灯

这四位也是女子,但行文没有脂粉气,独具一格,因此放在一起说。

红猪侠擅长白描,铁画银钩,文笔俭省,冷飕飕的,像窗外一轮锋利弦月,偶开天眼觑红尘。而且红猪侠擅写男人,寥寥几笔跃然纸上,像铁还三与段行洲。看她的第一篇是《风火流星锤》,里面飞娘也塑造得非常好,圆滑世故,精明通透,结尾很耐人寻味——“傻子!飞娘低声道,不知说的是韩自在,还是那地下曾经纯白如纸的名伶。”记忆深刻。《庆熹纪事》是十多年的神坑,当年网络文学十五强,网络武侠第二,谁不心心念念那个深宫里的宦官辟邪呢?如今完结重版,真有“初闻涕泪满衣裳”之感,坐等上市了。希望红猪勤奋一些,填完庆熹纪事还有“白帝城”“梵音”系列啊,当年在武侠版也就这几个中篇了,产量不足塞牙缝。

慕容无言真是一个异数,当时看她唐门系列,一招一式稳扎稳打,拳拳到肉,写抗日战争时期或民国江湖那些小人物,那些江湖规矩,门派争斗,都太有年代感了,而且根本看不出是女作者,还是看了评论才知道……她其实是徐皓峰那种风格,但是比徐皓峰出道早多了,而且个人觉得比徐皓峰写得好,但是生不逢时,可惜。后面的“大天津”系列更是气象开阔。她销声匿迹很久了,不知道有没有继续写。希望她坚持创作,继续用传统笔法书写现代背景下的故事,表达用冷兵器对抗热兵器的悲壮,这是大陆新武侠很特殊珍稀的一种文本。有人说慕容无言这样写武侠的人多了,会影响武侠小说的新鲜感,但慕容无言这样写武侠的人如果没有了,会是武侠文学的悲哀。犹记得她写的那首《拿去》:“ 褴褛残躯且拿去,撑你的危楼即倒;大好头颅且拿去,助你博青史名号;痴情一片且拿去,剩我的寂寞宵宵;貂裘宝刀且拿去,换一醉浊酒滔滔。纵看遍礼义廉耻世情冷暖,终究是身在市井心比天高! ”可以说是她笔下那些市井人物的写照了。

赵晨光是第三届“温世仁小说百万大赏”首奖,大陆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女性获此殊荣的第一人。她文笔清朗,余味绵长,如饮新茶,写男人情谊深挚动人,生死相期、不负平生,颇得古龙精髓,但就是有时偏于同人耽美。

飘灯的《苏旷传奇》我心里太爱了,很热血,很好玩,也很温暖。苏旷邋邋遢遢、混不吝的,但是心里有大侠义;身上没一个铜子儿,却又那么潇洒。风格有点古龙,沽义山庄那对兄妹活脱脱是古龙笔下的了,什么“相貌猥琐不得入,衣衫不整不得入,为官者不得入,十五以下五十以上不得入,未时以前申时以后不得入,本姑娘心情不佳不得入。擅入者,杀无赦。”苏旷跟云小鲨这对很甜,还想看他们的戏份。司马家的春秋笔法也充满恶趣味哈哈哈。《平生肝胆》里最触动我的还有李幺儿最后那段:“ 她轻轻闭上眼睛,她会不会想起来很多年前?那个豆蔻年华的少女从深宫的院墙向外看,满怀憧憬地说,我平生的志向,就是海天空阔,任我遨游……”飘灯笔下的人物都是如此自由的,那些困于囹圄的人都那么惹人同情。有苏旷的这个江湖,不只有尔虞我诈,争斗杀伐,更多的是海天空阔,任我遨游,是朋友情谊,一诺千金,是小人物的悲欢与性情。就像苏旷说的:“江湖很险恶吗?我怎么不知道?”

六。杨叛、李亮、三月初七、月裹鸿声

这几位擅长写悬疑推理类的武侠。

杨叛是简单武侠的提出者,也是推理新武侠的代表人。他的“云寄桑”系列当年一本不落地追下来,第一本看的是杂志上的《死香煞》,真是阴森森的,又引人入胜。 杨叛把武侠与推理的元素结合得很好。既有正邪斗争,武功描写,又有暴风雪山庄模式的杀人案,最后揭露真相也让人看到人性的无奈,写得很完整成熟了。后面两部《鬼缠铃》跟《傀儡咒》也都不错。

李亮初期模仿古龙,几可乱真。后来写出了自己的风格,以《反骨仔》系列为代表。真是怼天怼地怼神怼佛,很过瘾。那种撕破虚伪面目、挣脱束缚的酣畅淋漓,是少年意气,十分热血。李亮提出过一个“主动武侠”的观点。什么是主动武侠呢?因为港台武侠很多都是主人公被迫卷入江湖斗争、民族恩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主动武侠就是人物主动去争取他们想要的,在江湖中实现自己的理念与价值,也暗合了李亮笔下人物的那种反叛精神。他本人也是个愤青呐。

三月初七的《绿林七宗罪》是悬疑推理武侠的杰作。他很擅长营造冷峻的气氛,把白衣侯的形象也塑造得十分神秘。布局巧妙,推理完整、硬朗,虽然有时很生硬。每个故事都代表了一种罪,描写人性的黑暗:猜疑、伪善、冷漠……叙述结构跟内容多有创新。深谷疑云是兄弟内部的自相残杀,春雨封城是势力利益冲突,无声惊雷上升国家政治军事的争斗,虹日之城事涉变态和仇恨,羽书流电则是偶然和必然的牵和。除此之外,第一人称叙事的尝试,夜话网状叙事的尝试……都昭示了形式的变革给武侠小说模式带来的新鲜空气和血液。

月裹鸿声是女作者里写推理跟武侠都比较好的,“飞花青离”系列文笔清丽,当然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线也是一大亮点,很有晋江风。

七。盛颜、扶兰、夏生、楚惜刀

这四位笔下的武侠都有奇妙的设定。

盛颜的文字一向令人称道,同样令人称道的是她写文的慢……年产三万字的作者,无法想象。所以这也正是她文字精炼如珠如玉的来由吧。(不知道到底是懒得写还是精于雕琢。o(╯□╰)o)《三京画本》也坑了有十来年了。《寒鸦劫》被称为大陆新武侠第一中篇,当年武侠版编辑部说每个人都会背《寒鸦劫》的结尾:“窗外,弥望的山水草木像涂了釉子,闪着玻璃光泽,空气里流荡着荼蘼的香味。我们的左手还挽着暮春,右指已触到了初夏,这远大时节,只可承受,不可叙述。 ”当然,盛颜武侠骨子里还是擅长写情,但是眼界更开阔朴实,像《三京画本》里写的辽国、西夏、东京的三国习俗与风情,都是史书中采撷而来,很有功底。三京神刀门的设定非常有新意,“和光同尘”一招太美。观音奴的身份割裂有戏剧性,值得一写。希望最后完结时不要沦为小情小爱,还是用这样珍侈的文笔写出更好的武侠。

扶兰的《巫山传》设定很好,巫山一门十二峰,十二峰弟子又勾心斗角,无法统一,“凡有所学,皆成命运。”姬瑶花姬瑶光姐弟、小温侯以及一干配角都各有特点,初见惊艳,只是后面有些脸谱化,凡有所学一句成了不可打破的诅咒,姬氏姐弟也不如开篇聪慧绝伦令人惊叹了,后继乏力。文字清绝幽美,真如巫山风景一般。

夏生《蜀山的少年》我也很喜欢,前不久在知乎看到如果中国有霍格沃茨那样的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蜀山的少年》马上浮现心头。那些考试、修仙科目、逃学、宵禁、打败魔王……真是太有感觉了。但缺点是设定有时候很中二,明明古书里有的一些设定不善加利用,偏偏自创,产生一种不伦不类的日本漫画感,人物名字也是,可惜了……当然我还是很推荐的。少年感很强,像是夏夜的薄荷气味沁人心脾。 “唐谧发觉自己竟是许多年没有如此无拘无束地奔跑过了,只觉得夜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身体仿若俯冲一样掠过蜿蜒向下的石阶,肺部有力地挤压再呼入清冽的空气,嗓子被急速而过的空气摩擦得微微疼痛。在这样真实的微痛中,她忽然觉得自己真的只不过是一个在巍巍群山间自由奔跑的孩子。”当时看到这段,仿佛自己也变回少年。

楚惜刀文笔很好,开始看《魅生》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耽美。我一直对那种妖媚的男主很反感,比如藤萍笔下的圣香(但是圣香的结局又让我讨厌不起来,对了,藤萍虽然被誉为“侠情天后”,但其实不算大陆新武侠,毕竟她成名已久,也没跟武侠版这些有交集),楚惜刀笔下的紫颜给了我一种怎么这么娘又这么man的错位感,很有魅力。魅生里面的“十师”体系也是非常有新意的,易容、堪舆、织绣、制香、炼器……不知道还会不会继续写十师。

(以下为3.21更新)

八。碎石、金寻者

碎石的《逝鸿传说》写五胡乱华时期,场面宏大,错综复杂,民族融合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以及无奈写得都很好。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武侠很少有人写,黄易《边荒传说》也是此题材。《逝鸿传说》出手不凡,曾获黄易武侠小说奖,也是被引入大学讲坛的第一本大陆新武侠。碎石写故事很有节奏感跟电影镜头感,语言干净利落,是比较中性气质的。我后来看他的《纤雨刀》,其中有一节是林中追杀,那千钧一发的紧张感拿捏得太好了,如在眼前。(话说好像《纤雨刀》也是个坑,后面不知道填没填!)

金寻者的故事好看,酣畅淋漓,热血搞笑,是通俗意义上的好小说——爽。“夜落星河剑”这么多年之后想起,还觉得惊艳。

九。九把刀、小非

可能是大陆新武侠风格最独特的两个人了。

九把刀未在大陆出名之前,是武侠版最早引进他的小说,武侠月末版第二期,《少林寺第八铜人》全篇一次登载,当时也算一鸣惊人。后来他又陆续在武侠版发表了杀手系列。都市武侠,日本漫画,少年感,热血感,快速激情的节奏,草根逗乐的人物……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是前几年九把刀在微博喷武侠版,不顾念旧情,可能觉得武侠版没落就落井下石吧,否则不知道为何时隔这么多年忽然想起来闹掰……让武侠版的读者也对他有些寒心。

小非的风格很搞笑,又很明亮清新,像是武侠童话。搞笑之处让我想到《武林外传》,就有那种毫不违和地插入现代语句之类的幽默,无厘头、脱线得很。解构传统武侠模式,时时有让人拍案的情节,让人大呼,原来武侠也可以写得这么轻松好玩,并且异常治愈。《游侠秀秀》里的秀秀跟采花贼太可爱了~

十。夏洛、优客李玲、东海龙女、香蝶

夏洛的代表作是“绝艳”系列(印象中是叫这个名字,百度没搜到),这一系列中篇名字里大多都有颜色,《黑雪莲》、《红酥手》、《洞庭波》、《紫玉鼎》、《金玉盟》、《碧血花》、《绿波愁》 ……夏洛文风比较冷峭孤绝,擅长写悲剧,而且比较“女权主义”,她笔下的男人几乎没一个好的,然后女子总是被逼得走上绝路。(话说跟我某些小说好像……)犹记得《红酥手》最后,纤纤素手变成血魔掌的杀戮,真是惨烈。(似乎没出过书~)

优客李玲代表作《红颜四大名捕》,模仿温瑞安,很得神髓。温瑞安看过之后也大加称赞:“出自温门犹胜于温”, “她的作品,不但光大了温派门楣,而且让我这温派始创者,‘四大名捕’的创造者,神迷于她笔下的‘红颜四大名捕’:黛绿、嫣红、新月、冶艳,如何在侠情中神飞凤跃,如何在逆境中妙手秀心。岂忘江湖仗红粉,欲回优客隐神州;不信但看千万字,李玲点着便成春。” 恐怕溢美之词也有提携后辈的宽厚与仁慈。缺点还是很多的,比如节奏太快,后面铺陈的局促,断案时的bug等等。写男人跟夏洛一样,大多面目可憎。

东海龙女文字极有古韵,风流婉转,《三眼神捕》是她的武侠代表作,其中也有悬疑推理的元素。看过前几篇,是以“求不得”“爱别离”佛教的几大苦恼为名,案件其实很简单,但最后揭露时都挺触动人心的。大概是因为一切都源于感情吧,就像作者在某篇后记中说:爱,永远是值得捍卫的、最珍贵的东西。

曾经互联网兴起之时,有个清韵书院,是很多写手聚集的文学论坛,现在已经关闭了。清韵书院有个匪帮,像多事、杨叛、水泡、凤歌、沧月都在匪帮里,香蝶是匪帮的第二,当时也是清韵书院鼎盛时期的台柱,九界文学当家花旦。《烟波江南》系列以女捕头秦海青为视角,牵扯出明代土木堡之变后的一系列历史跟宫廷阴谋,设定很好。香蝶娓娓道来,仿佛递给你一杯清茶,在半旧的湘妃竹帘下向你说起一桩前朝遗事。她用朴实清冷的文字,写兄弟相争、夺权篡位的大明血腥史,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波诡云谲的时代,展现出高超的叙述技巧。她文中的女性在女子武侠这一类别也很独特,是比较内在的,浸透于字里行间,就如江南烟波,冲淡细腻。(似乎也没完结啊!)

(写乏了,未完待续……)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