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小冠没道理

Day10 Guan读-人格心理学

小冠没道理  · 简书  ·  · 2018-09-12 11:27

#乱说心理,通通没道理# by 小冠

生物学流派-2

弗洛伊德某些观点与进化心理学不谋而合,他说个体都是在重复童年早期的经历,人类都是在重复种族的命运,很多行为表现都是适应的结果。

1. 「焦虑」几乎在所有文化中都存在。有学者认为,焦虑是为了满足物种生存需要进化而来。群居比独居更容易生存,所以人们有被群体接纳的需要,当感受到被拒绝/排斥,或仅仅是被拒绝/排斥的潜在可能性,都会导致焦虑。

依这个线索反观自身焦虑,大概能够发现,使我们焦虑的事情中,总有那么几件与害怕他人的消极评价相关。

2. 儿童的「气质差异」在进入陌生环境时,会突出表现出来。比如刚进幼儿园/小学的孩子,能明显观察到,有一些孩子主动适应、接近新环境,情绪更积极;另一些更退缩,适应困难,常处在消极情绪中;还有一些慢慢适应了就会好。

不用着急贬低自己的孩子,把不爱上学归咎于胆小害羞。气质有天生,表现又与早期照养相关,要骂孩子的时候,倒不如反省一下自己怎么生的。
——从来不爱小孩的怪阿姨,倒是很替孩子抱不平。

3. 智力与气质无关,适应型/困难型/慢热型都能获得良好表现,只要被最合适对待。

但更常见的是,如果某些气质更符合/不符合课堂要求,会造成老师与之互动方式的差别,继而影响到孩子的表现——却让人以为责任都在这孩子身上。

老师/父母会有意无意贬低表现不佳的孩子,暗示他们比别的孩子差,强化了消极的自我评价;这些体验又导致自尊下降,进一步造成学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当孩子特点与老师风格相适应时,往往成绩表现也不错。

孩子的学习表现,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学习环境与这个孩子的特点、行为风格匹配的程度,而非单方面。

生而差别这么大,要求成年人到什么阶段做到什么事儿,可就更荒唐了。

4. 生物学对大脑的研究提示:左右半脑活跃程度不同,与人们体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有一定关联。有些人只需要体验到较小的消极情绪,就可能引发抑郁/焦虑,这与生理相关,并不全以他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5. 生物学与人格理论相结合,如果推到极致,大概试图发现所有婴儿都是「白板」,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正确」方法做为指导,让父母老师能够教出「正确」的孩子。可惜个体不仅有气质上的差别,而且每个人都不一样。

这提示:对不同的孩子,哪怕加以同样的照样/管教/教育,也完全可能导致不同结果。

同样,心理助人工作中,改变一个人是可能的,但也存在必然局限(比如,无法把一个外向的人变成内向的人);并且由于生理差异,不是所有来访者,对治疗都会有相同的反应。

6. 生物学流派的实证研究对心理学及其临床很有帮助,但实证只能解决很有限的问题;而很多推论性的观点总是站不住脚,也很难通过他们自己推崇的实验方法去验证。

比如:一些学者声称抑郁是适应性的,因为人们放弃难以达到的目标,节省资源——看似符合逻辑,问题是,反着说一样可以找到逻辑支点,等于白说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