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学科思维导图张维

13、黄鹤楼——崔颢

学科思维导图张维  · 简书  ·  · 2018-10-09 17:29

《黄鹤楼》是一首长年被人传唱的登临佳作,包括大诗人李白对此诗都极为赞赏。全诗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想及眺望江景所勾起的思想之愁。

《黄鹤楼》

 崔颢(唐)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作者:

崔颢(?-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人。这首《黄鹤楼》被严羽称为“七律第一”。崔颢才思敏捷,擅于写诗。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著有《崔颢诗集》。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乘着仙鹤远去,只剩下黄鹤楼独自屹立在江边。

到哪里才能再寻到黄鹤的踪影,终日悠闲的白云在楼顶空悠悠。

放眼望晴空,汉阳树历历在目,鹦鹉洲上茂密的芳草清晰可见。

天色渐晚,我的故乡到底在哪里?江上烟波浩渺,不禁一声长叹。



赏析: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此诗写得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

首联写登临所想。诗人登临黄鹤楼,想到这美丽的传说故事感到难得,如今虽“空余黄鹤楼”却显现出昔日的辉煌,仙人虽不见但遗迹犹存,仙鹤虽不见但三生有幸。

颔联写登临之叹,黄鹤去而不返,眼前只剩下千载悠悠的白云,一时心情感到落寞,面对沧桑往事无限慨叹。

颈联写眼前景物。从遥望晴空转向隔江相望的汉阳,坐落在江心鹦鹉洲的芳草茂盛碧绿。此时诗中所表现的心境从落寞渐渐转向充实,感到万物生机勃勃,颔联与颈联间的感情起伏尽在眼前。

尾联抒发思乡之情,人世间颠扑不破,但自己的故乡在哪里?身在黄鹤楼上,面对浩渺的烟波诗人愁肠百结,浓烈的思乡之情汩汩涌现。



思维导图:

本诗的前两句中反复出现“黄鹤”一词,反复出现的词语多为关键词,我们可以先将“黄鹤”作为关键词提取出来。第三句主要写景;第四句主要写情,而诗中想要抒发的是思乡之愁,突出了一个“愁”字。有了这几个关键词,基本就可以绘制出思维导图的主干了,而后在每句中提取几个提示性关键词帮助我们准确记忆就可以了。


学科导图  张校语(张维)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