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更谈
北京人在伦敦。 记英国生活二三事。 微信公众号:zhigengtan
今天看啥  ›  专栏  ›  知更谈

暖红酒,暖心酒——圣诞特饮暖红酒(mulled wine)

知更谈  · 简书  ·  · 2017-12-24 18:03

一到圣诞,英国就摆起了各式各样的圣诞集市。平日里悄然无声的海德公园,本就热闹非凡的南岸中心,都被装扮成了圣诞的样子。那里面燃着闪烁的灯火,变着花样的博人眼球,香气四溢的各国美味,让你在毫无防备中已经垂涎欲滴。

其实圣诞集市与平时的集市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分别,不同的是气氛。伦敦的冬天,风是冷的,还时常漂着雨花,人们穿着大衣,在冷风中冻得打哆嗦。这时候走进圣诞集市,人人捧上一杯暖红酒,寒冷的氛围立刻转暖。暖红酒,暖身又暖心。

(图片来源于网络)

英国集市里的饮食,唯两种是我的最爱:夏天当属皮姆酒(Pimm’s),冬天必须是暖红酒(mulledwine)。乍看以为是酒鬼,但其实正是因为不喜纯粹的酒精味道,才对这两种调味果酒情有独钟。

暖红酒并不单纯是加了热的红酒。里面还混合了肉桂、丁香、生姜、香草等多种香料的辛香,柑橘、柠檬、苹果等水果的酸爽,以及砂糖的甘甜。这些味道与醇香的红酒相得益彰,暖暖的喝上一口,吐出的哈气都带着节庆的气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仅是英国,整个欧洲的圣诞集市都被暖红酒的香气环绕。红酒中加入香料暖饮的习俗起源于罗马时代。那时候罗马人称霸欧洲,与罗马霸权同时传播的还有他们对于葡萄酒的热爱。沿着莱茵河、多瑙河,一直到北部的苏格兰,暖红酒的热潮就这样渐渐传遍欧洲。暖红酒的配方与味道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在德国和一些德语国家中,暖红酒被称作Glühwein,有时在其中也混入朗姆等烈性酒;在法国,它叫作vinchaud,相似的配方只是用蜂蜜代替了砂糖,使之不过甜;在挪威、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它又有了另一个名字:Glögg,常与葡萄干、姜饼(gingerbread)等甜食搭配着吃。虽然称呼各不相同,做法稍有差别,但暖红酒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圣诞季的最爱。

在传统食谱中,暖红酒中香料与糖的比例就很难界定。它与个人口味息息相关,也同样受红酒的口味与种类影响。在1869年出版的一本名为《MrsBeeton's Book of Household Management》的书中记录了暖红酒的传统做法。用于制作暖红酒的葡萄酒多是口味偏甜的波尔图红酒(Port),有时也会用到不那么甜的波尔多红酒(Claret)。现在,不论是波尔图还是波尔多,都贵的离谱,不再会有人用这么昂贵的葡萄酒制作暖红酒了。好在暖红酒的做法如同它的口味一般随和、随性,即使是最普通的葡萄酒经过香料的浸润与火焰的加持也同样可以成为一杯暖心又暖身的冬日特饮。

倘若你身在欧洲,在圣诞集市上记得点上一杯暖红酒,其中的酸与甜辛与香一定会打动你的味蕾;即便在大洋彼岸的东方,一杯自制的暖红酒也可以把最浓厚最温暖的圣诞气息带入家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制暖红酒简易食谱:

红酒一瓶,丁香四颗,肉桂一根,肉豆蔻一枚,香橙、柠檬、苹果各一个,砂糖少许,于锅内文火煮沸即可。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