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随着生成式AI的发展,真假难辨的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普及,引发了“鉴AI”的需求。文章提到了多种AI检测工具的应用和争议,包括GPTZero等产品的准确率和可靠性问题。同时,多模态AI检测产品正在涌现,但仍存在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文章指出,仅凭AI检测工具不足以解决深度伪造风险,需要法律和平台监管的共同努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生成式AI带来真假难辨的内容问题,引发“鉴AI”需求。
随着AI生成的内容越来越逼真,真假难辨的图片和视频正迅速占领社交媒体,引发了公众对于鉴别AI生成内容的需求。
关键观点2: AI检测工具的应用和争议。
文章提到了多种AI检测工具的应用,包括GPTZero等,这些工具在识别AI生成内容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准确率和可靠性问题。同时,这些工具的争议也引发了对于其应用范围和适用性的讨论。
关键观点3: 多模态AI检测产品的涌现和挑战。
除了文本检测,多模态AI检测产品正在涌现,针对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内容的检测工具也在不断开发。然而,这些产品的准确率仍然是一个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
关键观点4: 法律和平台监管的重要性。
文章指出,仅凭AI检测工具不足以解决深度伪造风险,需要从法律和平台监管层面进行共同努力。GPTZero创始人提出的AI检测愿景也不仅仅只是提供单点的检测功能,而是通过创建一个独立的互联网检测平台,确保人类和AI生成的内容都能得到正确的归属。
文章预览
作者 | 石濑 编辑 | 张洁 “不要相信你现在看到的任何东西。”这是X上的一位AI圈博主在看完最近爆火的AI伪造版TED演讲发出的感慨。 谁还记得,一年前AI生成的视频是这样的: 生成式AI将互联网带入到了一个真假难辨的深伪时代。 “有图有真相”在过去是网友求证文字信息真实性时常引用的一句话,如今即便是图片和视频也完全有可能是AI生成的“假象”。 围绕如何分辨AI,近期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AIGC内容打假热 。 实战派通过小游戏练就识别AI的火眼金睛。8月5日微软总裁Brad Smith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个名叫“Real or Not?”的测试小游戏。玩法很简单,每一轮游戏有15张图片,玩家来判断哪张是AI生成的,哪张是真实的。 游戏地址: https://www.realornotquiz.com/ 辨别难度之高,只错一道题的游戏表现可以超过92%的玩家。 在实战派还停留在用肉眼“鉴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