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围绕地幔柱起源的研究展开,特别是针对西昆仑超镁铁质熔岩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学、岩石学和Re-Os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工作。通过对西昆仑高镁熔岩的“鬣刺结构”、微量元素特征、全岩微量元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认识,并发表在《Journal of Petrology》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西昆仑高镁熔岩具有典型的“鬣刺结构”,但呈现该结构的矿物为辉石而非橄榄石,与科马提岩存在区别。
主量元素测试表明超镁铁质熔岩普遍发育极高的MgO含量,熔体高镁含量可能是由于橄榄石的堆晶作用导致的。
关键观点2: 西昆仑超镁铁质熔岩源区是以橄榄岩为主导的地幔源区,具有高的地幔潜温和氧逸度,与苦橄岩相当。
多种地质温压计和氧逸度计估算结果表明西昆仑高镁熔岩具有高的地幔潜温和氧逸度,这一特征可能与地幔柱源区的性质有关。
关键观点3: 西昆仑高镁熔岩具有亲OIB特征的微量元素蛛网图和稀土配分曲线,Sr-Nd-O-Os同位素呈现出未受交代地幔的特征。
基于辉石斑晶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岩浆具有高的水含量,结合高的地幔潜温,研究表明西昆仑高镁熔岩起源于一个湿的地幔柱源区。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