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瞭望

瞭望丨辅助驾驶需回归工具本位

瞭望  · 公众号  · 汽车 科技自媒体  · 2025-04-17 08:29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问题,指出一起智驾汽车碰撞事故引发了关于智能驾驶安全性的争议。文章强调需要重新审视辅助驾驶的工具本位,并构建多方共治的协同防护体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安全问题引发关注。

近日智驾汽车在高速公路因未识别静止障碍物发生碰撞,引起公众对智能汽车辅助驾驶系统安全性的关注。这个事件使得智能驾驶的安全争议被推上风口浪尖。

关键观点2: 构建多方共治的协同防护体系是破解辅助驾驶安全困局的关键。

为了提升智能汽车的安全性,需要厂商、消费者以及监管机构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协同防护体系。

关键观点3: 厂商必须筑牢技术安全底线,并严格遵循国标定义。

厂商在推广辅助驾驶系统时,应明确区分“辅助”和“自动”的概念,避免营销话术误导消费者。同时,应当在宣传中去除模糊表述,并在用户手册中加粗提示系统性能局限和失效的可能场景。

关键观点4: 消费者需重建技术使用认知,正确看待智驾危险性。

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辅助驾驶汽车时,应明确了解系统的性能和局限,避免过度依赖系统。同时,消费者应时刻保持对路况的警惕,即使在开启辅助驾驶功能时也不例外。


文章预览

文 | 钱沛杉 近日,一辆搭载辅助驾驶系统的智驾汽车在高速公路因未识别静止障碍物发生碰撞,将智能驾驶的安全争议推上风口浪尖。 当科技光环与现实安全产生碰撞,重新锚定辅助驾驶的工具本位,已成为智能汽车时代不可回避的命题。 破解辅助驾驶的安全困局,需构建多方共治的协同防护体系。 厂商必须筑牢技术安全底线。 根据我国《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当前量产车型普遍处于L2(组合驾驶辅助)~L3(有条件自动驾驶)的阶段。然而,部分厂商为抢占市场,在营销中刻意模糊 “辅助”与“自动”的边界 ,用“解放双手”“自动驾驶”“零接管”等营销话术, 让消费者误将辅助驾驶等同于“自动驾驶”, 产生认知偏差。 技术发展不应透支用户安全。 企业应当严格遵循国标定义,在宣传中去掉“自动”“无人”等表述,将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