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证50在10月21日大涨后的情况,包括流动性、关注度和交投活跃度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行业配置的建议和风险提示。文章还包含了其他相关内容如报告信息、行业比较研究和市场风格辨析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北证50大涨及后续表现
北证50在10月21日大涨后,流动性先行,关注度与交投活跃度逐渐提升,成为主要宽基指数中的领先者。当前北交所股票在机构的配置中占比仍较低,未来有提升空间。
关键观点2: 风格及行业配置建议
行业及个股选择上,看好中盘、超跌、低估值、回购、并购预期的“成长>消费”行业,如TMT、医药生物等。结构上重视科技牛,科技相关设备是重点。
关键观点3: 风险提示
存在国内出口放缓超预期和美国经济“硬着陆”加速确认等风险,需警惕市场不确定性。
文章预览
+ 核心观点 事件:10月21日,北证50在前一日大涨10.3%的基础上,继续大涨16.24%,成功越过节后10月8日的开盘高点,成为主要宽基指数中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 流动性、情绪驱动估值扩张,资金增配空间依然较大 如我们此前的报告所述,北证 50“被低估”的背后是关注度与交投活跃度的低迷,而在显著“宽货币”的作用下,流动性先行,北交所是最受益的方向之一。从换手率来看, 本轮行情前3个月北证50平均周换手率约4.8%,显著低于中证1000、创业板50等;而9月23日以来平均周换手率已经达到24.6%,在主要宽基指数中处于领先位置。 从成交额占全A比重来看, 从24年4月至本轮行情启动前,北交所成交额占比中枢在0.5%左右,而行情启动至今已经上升至1.1%,成交活跃度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当前北交所股票在机构的配置中占比仍较低,未来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