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西交通台
广西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FM100.3新媒体,“交朋友通百川 心有爱越千山”我们与你注视同一方向。
今天看啥  ›  专栏  ›  广西交通台

刷个短视频,被“确诊”NPD、ADHD?

广西交通台  · 公众号  ·  · 2025-03-14 11:50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网络上有大量关于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在线诊断视频,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这些视频可能引发自我否定、焦虑恐惧等情绪,产生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甚至误导公众。专家指出,相关心理疾病的诊断需要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综合考量,不能仅凭某个行为下结论。此外,一些在线诊断心理的视频存在草率地给某类人群贴上标签的现象,可能导致精神心理问题的人加重病耻感,放弃或推迟寻求专业帮助。同时,这些视频还可能涉及带货变现,推销课程、保健品等收费项目,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专家建议公众增强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从正规渠道了解相关知识,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同时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相关视频的监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在线诊断视频的流行与公众关注心理健康有关

在线诊断视频的流行反映了公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相关知识的需求。

关键观点2: 在线诊断存在风险

在线诊断存在专业性不足、误导公众的风险,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精神伤害。

关键观点3: 专家呼吁保持理性并寻求专业帮助

专家建议公众在面临心理问题时保持理性,从正规渠道了解知识,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和支持。

关键观点4: 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相关视频的监管

互联网平台应加强对在线诊断类视频的监管,避免产生误导和风险。

关键观点5: 心理服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

专家建议进一步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扩大心理健康服务供给,探索多渠道搭建专业科普平台。


文章预览

“NPD有六大特征,遇到了赶紧跑”“有的孩子看着正常,其实是ADHD,快来测一测”……近期,以在线“诊断”NPD(自恋型人格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为标题的视频在网络上大量传播,不少人“被确诊”。 这样的在线“诊断”是否靠谱、可信? “对号入座”即可识人查病? “NPD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缺乏同情心,利用他人达到自己的目的,且不会反思自己的错误”……一段时间以来,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关于NPD的分析视频,一些热门视频的点赞、评论、转发量多达数十万人次;不少网友留言觉得自己符合相关特征,自行“确诊”后感到迷茫焦虑。 除了看视频给自己“对号入座”查病,还有一些网友将相关特征套用到家人、同事或朋友等身上,进而影响现实社交。28岁的江小敏刷完关于NPD的视频后,发现一位同事完全能“对上号”,“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