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电影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及其生态意涵

中外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08-22 13:0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电影中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及其生态意涵。文章将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分为再现型、表现型和拟像型三种,分析了它们分别代表的视觉语法和编码方式,以及它们如何被工具化、拟人化和奇观化。这些不同的表征类型可能导致动物本身的抹除与遮蔽,并指出探讨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有助于提高人们关爱动物和自然的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学的发展。文章还讨论了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如何反映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视觉观看机制建构与动物的视觉权力关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分类

文章将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分为再现型、表现型和拟像型三种,分别代表不同的视觉语法和编码方式。

关键观点2: 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与生态意涵

不同的表征类型可能导致动物本身的抹除与遮蔽,分析这些类型对于提高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化和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观点3: 电影中的动物形象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通过视觉观看机制建构与动物的视觉权力关系。

关键观点4: 批判考察与分析电影中的动物形象

批判地考察、分析电影中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对于理解电影中的视觉编码方式、视觉观看机制,以及人与动物乃至自然万物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预览

点击图片 购买本刊 摘要: 从视觉文化理论出发,可将电影中的动物形象分为再现型、表现型、拟像型,它们代表了三种不同的视觉语法和编码方式,具有不同的生态意涵。再现型动物形象是对现实中动物的再现;表现型动物形象无关现实,是表征特定寓意或人格类型的所指符号;拟像型动物形象既无关现实,也无关寓意,它们是没有所指的能指,是自我游戏的空符号。再现型动物形象易被工具化,表现型动物形象易被拟人化,拟像型动物形象易被奇观化,三种表征类型都可能导致动物本身的抹除与遮蔽。探究动物形象的视觉表征类型及其生态意涵,有助于提高人们关爱动物和自然的生态意识,推进生态文化和生态美学的发展。 关键词: 动物形象  视觉表征类型  视觉符号  生态美学 作者 刘昌奇,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济南250014)。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