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小红书成为金融机构挖掘国外市场的新平台。随着外国网友的涌入,金融机构在小红书上开展内容营销、社区互动,以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然而,社交平台展业效果待显,金融产品在公开社交平台上的转化周期长且面临挑战。银行需要形成常态化的营销体系,并选拔具有新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来实现银行业绩的增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红书成为金融机构挖掘国外市场的新机遇平台。
随着外国网友的涌入,小红书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尤其是熟悉国外市场方面。
关键观点2: 金融机构在小红书上的招聘新动向。
有金融机构发布招聘内容,要求玩转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与目标受众有效互动,编写高质量英语内容。
关键观点3: 金融机构对小红书的重视与双刃剑效果。
金融机构意识到小红书的机遇,通过内容营销和社区互动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但在小红书上的展示活动属于起步阶段,转化周期长且面临挑战。
关键观点4: 银行在小红书上的推广策略与挑战。
银行在小红书上的展示活动以生活方式和内容分享为主,用户更关注实用性和娱乐性,对金融类内容的关注度和互动意愿较低。银行需要形成常态化的营销体系,并选拔具有新媒体营销能力的人才来实现增长。
文章预览
本报记者 郝亚娟 郭建杭 上海 北京报道 小红书的这波“泼天流量”还在蔓延。小红书上网友有教老外做中国菜的,也有教老外网购的, 还有推荐老外炒股的 。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涌入小红书,金融机构也行动起来了。 一些金融机构招聘人员,要求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与目标受众有效互动。 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外国网友涌入小红书为企业出海提供了宝贵的机会,尤其是在熟悉国外市场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观察这些外国用户的偏好、行为模式以及他们在评论区的反馈来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信息。 把握市场需求 随着大量外国网友涌入小红书,“V我2美元,帮取中国名”“请老外帮忙做英语题”的现象层出不穷。 从吃喝玩乐到投资理财,中外网友纷纷“对账”。一些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意识到这一市场的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