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科学家首次系统、深入地研究大熊猫保护基因组学,揭示了不同山系大熊猫的遗传结构和分化情况。研究指出,不同山系的大熊猫通婚需谨慎,涉及到跨“山头”的圈养大熊猫后代野化放归更需基于遗传基因的评估。秦岭和凉山大熊猫仍属“濒危”群体,其保护工程亟须关注。研究还强调,野化放归的个体应尽可能选择与各自山系背景相符的圈养繁育后代或野外救助的大熊猫,同时应进行遗传模拟预测和基因组的监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大熊猫数量的上升,对大熊猫的保护策略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危物种。
关键观点2: 大熊猫的遗传学研究
中国科学家通过对大熊猫进行大规模高质量的全基因组重测序和群体基因组学研究,揭示了六大山系野生大熊猫的遗传结构,发现了显著遗传分化的新亚群结构。
关键观点3: 不同山系大熊猫的遗传分化
研究发现,不同山系的大熊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分化,尤其是秦岭和凉山的大熊猫种群面临着较为严重的濒危风险。这些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并未完全中断,但各自也在独立的地理单元进行独自的隔离进化。
关键观点4: 近交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研究发现大熊猫整体的近亲交配问题和遗传多样性丧失问题并不严重,但不同种群的近交程度存在差异。秦岭种群的近交和有害遗传突变的积累最为严重,需要重点关注。
关键观点5: 大熊猫保护策略
研究强调,对于不同山系的大熊猫通婚需谨慎,应进行婚前遗传检测。对于圈养大熊猫的繁育后代野化放归,应选择与受体种群遗传背景相符的个体,避免引入有害突变。同时,应进行遗传模拟预测和基因组的监测,以构建完整的大熊猫野化放归体系。
文章预览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李晨 熊猫圈粉丝的“心上熊”大明星花花和萌兰都是高颜值熊。然而,大熊猫繁殖后代一直是一件复杂而颇具风险的事。作为同父异母的兄妹,萌兰和花花将来能不能找到门当户对的另一半,将颜值和可爱遗传给下一代,是粉丝们关心的问题。 8月26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篇中国科学家的论文,并入选亮点文章。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团队,首次系统、深入地对大熊猫进行了保护基因组学研究,为主管部门制定野生大熊猫的保护策略与计划,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物种保护新策略,同时也给大熊猫“找对象”提供了科学依据。 原来,不同山系的大熊猫通婚需要诸多遗传因素的评估,秦岭山系与其他山系的大熊猫通婚更需谨慎;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