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的闭幕以及谢有顺当选省作协主席的相关内容。谢有顺分享了关于文学、写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观点和想法,包括如何看待技术给文学带来的影响等话题。此外,本文还涉及谢有顺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展望,以及如何培养和激发青年文学人才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谢有顺当选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表达对责任和使命的认识和感慨。
谢有顺感谢大家的信任,表示省作协主席的责任和使命主要是“服务”,以自己的专业精神来服务大家。他希望办好‘作家之家’,让‘文学粤军’心有所属、情有所归。
关键观点2: 谢有顺强调广东文学的优势和挑战,提倡从岭南的现代文化中找寻写作资源。
谢有顺认为广东文学的优势在于独特的写作领地和艺术风范,而挑战则在于如何面向现在和未来,尤其是要认识到现代文化的重要性。他鼓励广东作家从岭南的现代文化中寻找写作资源,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关键观点3: 谢有顺谈日常生活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强调作家的生活态度决定艺术观。
谢有顺认为好的生活观才能有好的艺术观,日常生活是文化永不破败的肉身。他提倡作家深入到生活中,了解生活末梢,洞察生活真相,写出真正的“实感”生活。
关键观点4: 谢有顺谈“新南方写作”和海洋性精神的重要性。
谢有顺认为海洋性是新南方文学最重要的精神根性之一,提倡作家把粤港澳大湾区当作一个文学的、审美的、想象的空间,去书写这个空间里的新经验、新生活。
关键观点5: 谢有顺谈技术对写作的影响和AI时代的写作变化。
谢有顺认为要重视Al时代的写作变化,尽管Al还不能取代真正的原创性写作,但可以取代一些平庸的写作。他提醒作家们正视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要保持对技术的警惕,确保技术服务于人性。
关键观点6: 谢有顺对青年文学人才的建议和期望。
谢有顺鼓励青年文学人才保持专注和执着,追求写作理想。他建议青年人才要记得“不要去为难读者”,并要有“心痛”的感觉,这样才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
文章预览
2月22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广州闭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省作协主席团成员。 谢有顺当选省作协第十届主席。 从知名学者到省作协主席,谢有顺是如何看待这一身份转变所带来的挑战?如何让文学成为湾区人文精神的载体?技术是否正在重塑“好文学”的标准? 大会闭幕后,羊城晚报记者第一时间对谢有顺进行了独家专访。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谢有顺在大会现场留影 1、让“文学粤军”心有所属、情有所归 羊城晚报: 首先,祝贺您当选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请问当选后的感受如何?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责任和使命? 谢有顺:谢谢你。能当选为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是我的荣幸,之前没想到,当选后深感责任重大。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省作协是服务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机构,文艺承担着成风化人的职责,而作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