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火星与地球在会合周期中的近距离相遇现象。1月12日,火星将运行至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公众可以观察到近两年中最大且最近的火星。当天,火星与地球的距离约为0.642个天文单位。文章还解释了会合周期中火星与地球的距离变化,并提到了观测火星的一些好时机和可能观测到的现象,如火星的极冠和南北半球地貌的明暗差别。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火星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并强调了火星大冲的特殊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火星与地球的近距离相遇
介绍了火星与地球在会合周期中的近距离相遇现象,并解释了距离变化的原因。
关键观点2: 火星观测的好时机
每轮会合周期中,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前后一段时间都是观测火星的好时机,可能观测到火星的极冠和南北半球地貌的明暗差别。
关键观点3: 火星探测器发射的‘窗口期’
火星与地球‘最接近’的前一段时间是发射火星探测器的理想时机,可以明显降低探测器在地火之间的飞行时间。火星大冲是发射窗口期的‘最优黄金期’。”
文章预览
地球的“邻居”火星将于1月12日运行至本轮会合周期中距离地球最近的位置。 届时,公众可以目睹近两年中最近、最大的火星。 当天,火星与地球大约相距0.642个天文单位,约合9600万千米,视星等约为-1.4等,好比两颗行星在各自的轨道上近距离“相会”。 何为“最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解释说,火星和地球都绕着太阳公转,二者间距离时远时近。 火星与地球的平均会合周期约780天,即26个月左右,在每个会合周期中,这两颗行星会迎来一次“最接近”。 然而,由于二者绕日运行的轨道为椭圆且存在倾角,每次会合周期中,地球与火星的最近距离也会有所差别。“例如本次的‘最接近’在历次中不算很近。”王科超说,数据显示,二者在一个会合周期里的“最近距离”一般在0.38个天文单位到0.67个天文单位间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