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柠可的柠檬
感性中稍带理性,单纯里无端透彻。无论世界怎么变,依旧爱声音,喜文字,忠幻想的邻家小我。 (如要文章转载,请联系我)
今天看啥  ›  专栏  ›  柠可的柠檬

柳如是:顾影自怜亦非我,毅然香消又如何

柠可的柠檬  · 简书  ·  · 2017-11-18 09:55

文章预览

秦淮河畔迎风踱,风雨残阳皆看破。
天广地阔暂云舒,绝代奇才柳如是。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生不富贵,贫穷击碎幼时无忧日,几经颠簸,屡次失所。

柳如是,本姓杨,单名一个爱字,原生于书香门第,父乃当朝御医,有良好家教。

何曾料想,父自其幼与世长辞,独留不谙世事尚在襁褓中的她与母亲人世漂泊。

五岁被迫卖入红尘是非地,随妈妈学琴棋书画舞。自小聪慧伶俐,所学皆游刃有余,独成一色。

十四岁,遇吴江旧相周道登挑选侍母婢女,一眼便看重貌若桃花,眼若流波的柳如是。

那时正处豆蔻年华的她,毅然转身,决绝迈步,发誓再不复回娼门。

却未曾想,此后峥嵘岁月三度重返。面对如此轻狂命运,她恨过,怨过,哭过,叹过,最终却选择红颜一笑,了却此生。

自入周府,她的聪颖乖巧深得周老夫人欢心,待她亦不错。后周道登告老还乡,见她出落的愈发娇媚可人,有心纳其为妾。

与周道登的相处岁月,周道登教其写文断句,对谈书画,生活十分和谐安稳。

因自小失父,所以她格外贪恋他沧桑的情真意切。他眼中满目的宠溺,融化了柳如是几经沉浮的心。

然成为"相府下堂妾"的柳如是,却因专得周道登的宠爱,被周其他妻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众妻妾诬其与男仆有私情,年老糊涂的周道登未查明缘由,便要柳如是自行了断。周母念昔日侍奉之情,为其留下一条残存之路。

离开周府的柳如是无可奈何,转身沦落重回旧日红尘居所。

不同与往的是她"相府下堂妾"的身份,外加其才华横溢,荣得江南儒雅花魁称号。招致诸多前来拜会者,来者不绝欲将门槛踏破,可人遂多,始终未曾遇心中所愿之人。

思虑再三,萌发执一人手到白头的从良念想,然自古才女多傲骨。做妾难免心有不甘,一心只愿嫁未有妻妾的少年公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而她特殊的社会身份注定此事古难全,这一婚姻观也为她日后婚姻多波折埋下伏笔。

崇祯五年(1632年),柳如是流落松江,改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

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免于闺房独守的命运,反倒多了与外界沟通的机会。在松江与复社、几社、东林党人交往,常着儒服男装,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

就是在这样与众文人雅士谈笑有鸿儒之际,柳如是结识了"云间三才子"之首的陈子龙。


陈子龙被称为明代最后一位大诗人,第一词人,心存高远,自然豪情傲骨。


这让同样心绪的柳如是一见倾心,如此,才子佳人,对吟诗词,赌书泼茶,缱绻情深。

陈子龙赞其凌情宏达,"夫柳子非有雄妙窅丽之观,修灵浩荡之事,可以发其超旷冥搜之好者也”,如此是不吝言辞的赞许。

柳如是更是以一首《男洛神赋》表心中仰慕,如其中

匪榆曵之嬛柔,具灵矫之烂眇。

水气酷而上芳,严威沆以窈窕。


诗中巧妙将陈子龙比洛神,赞扬其文才与诗才的同时,又大胆豪放的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言语恳切,着实让陈子龙有些受宠若惊。

因而王国维写下惊叹诗句

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
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

叹一介柔弱女子的豪情释放。

图片发自简书App


所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才子佳人的结合让此时两次落第的陈子龙,对亦不得顺心的柳如是,有心心相惜之感。

于是,私下为柳如是安排鸳鸯楼的住所,供两人谈天顺地的逍遥。

期间,虽清茶淡饭,素衣薄衫,仍不减二人情投意合。缓慢时光里溢满爱的香甜,陶醉不知归处。


陈子龙此时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春日早起》:

独起凭栏对晓风,满溪春水小桥东。
始知昨夜红楼梦,身在桃花万树中。


有人认为是《红楼梦》书名的出处,诗中美景美情的描述,着实让人有移居桃花仙境的错觉。也表明陈子龙此时十分享受与柳如是厮守的时光。


可是神仙眷侣的生活注定不会长久,见夫婿整日不归家,陈子龙的原配夫人张氏凶悍的前来拜访。

无奈的陈子龙无端沉默,一向傲骨凛然的柳如是不甘此辱,抛下昨日缱绻温存,决然离他而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居横云山,夜深人静回首往事一暮暮,内心伤感抑郁不能平。潇洒挥手一气呵成写下《梦江南·怀人》,洋洋洒洒二十阙,字字深情,却难掩伤感肆意。

尽管心碎难平,却选择坚强面对,毅然放手不再苦苦纠缠,一刀两断。她的决绝里透露隐忍,柔情中隐藏刚烈。

在当时的秦淮八艳中,最美当属陈圆圆,最柔当归董小宛,最果断勇敢,自主独立只有柳如是。

郁达夫曾言"就文学和艺术才华,她可以称为"秦淮八艳"之首"。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读此句的柳如是被辛弃疾清丽,素雅的诗句打动芳心,当即更改名为如是。

经历两次痛彻心扉的感情,她爱的赴汤蹈火,飞蛾扑火。洗尽铅华后的柳如是,渴望翻阅世俗的阻碍遇一知己,懂她心酸悲苦,许她余生安稳,待她无论何时都亦"如是"。


纵观文坛,柳如是早耳闻东林领袖,江南文宗之称的文坛霸主钱谦益。柳如是被其满腹经纶所吸引,转而有了拜谒之念。

钱谦益,号牧斋,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一甲第三名进士。28岁考取进士,可谓少年得志,原本雄心勃勃想有番大作为,然世事不遂愿,仕途自始多坎坷。

开始,锋芒毕露的他因攻击阉党而被贬官回乡,熬过数载春秋,喜迎崇祯上台,再次起用,却又因温体仁排挤出局。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开始一段长达十六年的隐居生活。

而一心想拜访的柳如是,苦于女儿之身不便抛头露面,思前想后,生出一计。

这天,钱谦益正在"半草堂"的书房午睡,有书童进门,递上拜帖,写“晚生柳儒士叩拜钱学士"。

钱谦益口中念道"柳儒士",脑海中莫名浮现疑问,不明曾结识过此人。但还是出于礼貌的请客人进门。

抬头见一面容白皙,青巾束发,身着儒服,身材纤细,目光炯炯的少年。此刻大脑高速运转,搜肠刮肚的回忆与面前人的相遇节点。

突然,脱口吟出"垂杨小苑绣帘东,莺花残枝蝶趁风。 最是西冷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识得此人正是名盛一时的柳如是。

于是慌忙请柳如是入座,招婢女端来热茶。

有备而来得柳如是坐定,当即赠上自己所写诗,名曰《庚辰仲冬访牧翁于半野堂奉赠长句》:

声名真似汉扶风,妙理玄规更不同。
一室茶香开澹黯,千行墨妙破冥濛。
竺西瓶拂因缘在,江左风流物论雄。
今日沾沾诚御李,东山葱岭莫辞从。

诗中将钱谦益比东汉大儒马融,不但风流且满腹诗书气自华,

柳如是与钱谦益

类比马融却比马融略高一筹。


被赞赏的钱谦益顿时眉开眼笑,也题了一首诗《柳如是过访山堂枉诗见赠语特庄雅辄次来韵奉答》:

文君放诞想流风,脸际眉间讶许同。                                    枉自梦刀思燕婉,还将抟土问鸿蒙。                                    沾花丈室何曾染,折柳章台也自雄。                                    但似王昌消息好,履箱擎了便相从。

钱谦益将柳如是比私奔司马相如的卓文君,言语试探,又略显隐喻。颇有暗送秋波之意,聪慧如她,怎会不解其意。

至此,爱与两人心中懵动,虽这时彼此相隔轮回里的36载春秋。但爱穿越其中,缝合时间的裂隙,于是这段忘年恋开始了一往而深的细水长流。

两人互诉衷肠后,钱谦益为柳如是造"我闻室",因有人言,如是一名取于《金刚经》中"如是我闻",暗含柳如是的名。

崇祯十四年,钱谦益携柳如是去虎丘,将金屋藏娇的柳如是公之于众。一时引起舆论哗然,反对的言论此起彼伏。

然钱谦益决绝不顾世俗眼光,牵起柳如是的手以嫡妻之礼迎她过门。

婚礼当天两人搭乘小船一路顺流而下,两岸开始只是吵杂声,随机演变为愤怒的瓜果败叶的丢弃。


心中委屈掩面的柳如是红了眼眶,而身边的钱谦益自始至终的牵着她的手,眼神坚定而温柔。并在她耳畔许下携手白头的誓言。

或许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最深沉表达爱的方式,便是许她一个风光的婚礼,无论世界怎么变,相执的手仍紧握。

可安稳的婚后生活只简短三载。

清顺治二年,李自成攻向南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四月,又攻破北京,国破山河的场景在眼前铺展开来。

钱谦益本是旧朝遗臣,一方名士,不应效忠新朝。眼下两难选择,然选择间便是生与是的抉择,柳如是亲眼目睹清朝铁蹄的暴虐。

在清兵兵临城下之时,摆酒与丈夫钱谦益商讨,夫殉国,我殉夫。

相约投水了结,钱谦益应允,可到达水边时,刚赤足踏入水中,钱便称水凉,不愿赴死。一介七尺男儿竟不似女儿之身这般勇敢。

一旁抱定殉夫决心的柳如是,看穿了丈夫的懦弱,心凉如水,纵身跃下,却被钱谦益救起。

回到家中,满心失望的柳如是日日身穿丧服,夜夜祈祷因战去世的亡灵。

心灰意冷的柳如是本以为自己嫁的乃是魄力奇伟,赤胆忠心的文坛奇才,却不曾想竟是贪生怕死的苟且世俗之人。

千年之后钱谦益的才学将会被后人遗忘,记得的仅是贪恋世事的"二臣"。

钱谦益梳起清朝的小辫,赴京任职,柳如是则毅然留在南京,誓死不北上。

谁知,不久,传来钱谦益牵连入狱的消息,柳如是虽久病卧床,却挣扎起身奔赴北京。

先恳情总督妾代夫受罚,又以钱财四处拜访奔走,几经周折,竟救出钱谦益。

真的爱一个人,爱的不仅是光辉里的灿烂,还爱他岁月的毛边。他的勇敢和懦弱。


出狱的钱谦益受柳如是的影响,称病辞官会家。两人又度过一段安宁清静的日子。

直到八十三岁的钱谦益故去,临终前道"如是,我不放心你"。柳如是听完泪雨滂沱,泣不成声。

在夫去世两个月后,为保其夫家财,选择"生不相从死相从",一尺白绫命绝于世。

自此,一代绝华奇女子永远的香消玉殒。

可她留于世人的家国情怀及刚正不阿,心怀天下的气魄后世永存。

从古至今,至才,至刚,至烈女子皆未曾少过,然三者皆具备当属柳如是。

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禁不住赞叹"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因此晚年的陈寅恪历经十年之功,写下八十万字的《柳如是传》,供后人悼念。

柳如是的一生凄雨交加,沦落脂粉之地,却保有一身傲骨,出淤泥而不染,至死方休。


谁道"商女不知亡国恨",只因世人看不穿。柳如是一生所具有的气节,岂是每个七尺男儿都具备。

爱我人有之,叹我人亦有之,只愿风雨不阻隔,世事皆坦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