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中国证券报记者驾驶新能源车在春运期间从北京出发至河南新蔡返乡过年的经历。文章介绍了记者途经的地点、遇到的各种天气状况、高速公路服务区的充电情况、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的建设进展以及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应对措施。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新能源车主们如何提前了解充电设施设备的使用状况,合理安排行程以及企业的优惠措施。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逐步完善
目前充电站成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标配,但供需匹配效果还需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有望刺激以旧换新市场需求,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
关键观点2: 充电设施助力新能源车主春节出行
新能源汽车车主通过导航软件等了解服务区充电桩占用情况,合理规划行程,减少充电焦虑。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广泛应用快充设施,满足短时快充需求。
关键观点3: 部门和企业积极应对充换电需求高峰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表示正采取措施缓解充电排队压力。充换电服务企业加强运维管理,推出优惠政策,确保新能源车主春节期间充换电需求得到满足。
文章预览
2025年春运期间,中国证券报记者驾驶一辆新能源车(最大续航里程约420公里)从北京出发,途经河北、河南多地至河南新蔡返乡过年,全程约900公里;叠加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用车,记者春运期间驾车经历晴天、雨天、雨夹雪、中雪等多种天气状况。由于所遇雨雪强度较低且高速公路融雪除雪及时,未遇到路面结冰等危险情况。 记者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调研新能源车充电情况发现,目前充电站几乎成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标配,但一些地方供需匹配效果还有待提升;充换电服务产业生态百花齐放,用户获得更多选择和实惠;基础设施愈加完善,有望刺激“以旧换新”市场需求、推动固态电池技术创新等。 在河北保定境内的大广高速公路西演服务区内,除两处固定充电站外,还有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临时充电桩作为补充。本报记者 王可/摄 让充电更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