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央视新闻报道了关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固沙工程的进展和成果。报道介绍了沙漠化的严重性和治理难度,以及人们采取工程治沙、光伏治沙和生物治沙等方式进行治理的过程。同时,也提到了治沙带来的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如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等沙产业的探索。报道强调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再到“人沙和谐”的转变,并指出巩固成果和遏制黄沙蔓延是长远目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概况和治理难度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丘类型复杂,治理难度较大。
关键观点2: “锁边”固沙工程的主要方式
工程采用工程治沙、光伏治沙和生物治沙三种方式,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水资源条件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
关键观点3: 治沙带来的生态改善和经济发展
通过铺设草方格、种植耐旱植物或作物、建设生态防护林等措施,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双缩减”。同时,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旅游等沙产业,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
关键观点4: 长远目标
“锁边”固沙并不是终点,如何巩固成果,从根本上遏制住黄沙的蔓延是推进治沙工作的长远目标。
文章预览
⇧ 点 蓝色 字关注 “央视新闻” 在大漠边缘,人与沙的较量从未停歇。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新疆是我国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最大的省区,其中荒漠化土地106.86万平方公里,占新疆土地面积的约64%、占全国荒漠化土地的约41%,防沙治沙任重道远。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有着神秘壮阔的景色,但也暗藏危险。狂风呼啸时,沙尘暴遮天蔽日,席卷之处,农田被掩埋、交通被阻断,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 多年来,为治理风沙,人们想了一个办法:围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建一条绿色阻沙防护带,给沙漠“锁边”。3046公里,是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圈的长度。 截至2023年底,沙漠周边形成了长度约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在沙漠南缘和东南缘绿洲之间,剩余的285公里“缺口”是最难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