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存肢效应”这一概念,描述了人在失去某些重要的东西后,心理上会产生存在感和支配欲的现象。文章还探讨了面对失去时的两种心理表现,以及由此产生的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最后,作者强调走出痛苦泥潭的重要性,并提醒读者关注下期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存肢效应的定义和例子
存肢效应是一种生理现象,指人在失去身体某部分后,还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文章通过举例(如失去伴侣的老人、失去机遇的人等)来说明这种现象。
关键观点2: 面对失去时的两种心理表现
文章指出人们在面对失去时,常常无法面对突然的空落并拒绝承认已经失去,同时更加留恋失去的事物,认为失去的才是最宝贵的。
关键观点3: 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的解释
文章介绍了禀赋效应和损失厌恶这两种由失去和得到所产生的心理现象,解释为什么人们失去某物后会产生强烈的痛苦感。
关键观点4: 走出痛苦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虽然每个人都会经历类似的痛苦过程,但重要的是能否走出痛苦的泥潭,以及走出泥潭的早与迟。
文章预览
精读君通识词典 已上线2000+概念 为什么对于损失,我们还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 你好!我是精读君,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概念,是「存肢效应」。 存肢效应是一种生理现象:一个人如果突然断了只胳膊,在伤口愈合后很长一段时间,80%以上截肢者对失去肢体,还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 由此引申出一种心理现象,意思是:人在失去以后,在心理上面对那个空落位置,也会有存在感和支配欲。 例如,刚退下来的领导,因为无法面对改变而充满失落;失去老伴的老人,因为无法应对空缺而孤独难耐;没有抓住发展机遇的人,被失败击倒而感到郁郁寡欢。 当我们失去爱情、金钱、地位、健康等心爱之物,总会有一段痛苦的日子,表现出存肢效应。 人们面对失去时,往往会产生以下两种心理:一是,无法面对突然的空落,拒绝承认已经失去。二是,更加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