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讲述了北京常营地铁站附近的商业体龙湖北京长楹天街,从被戏称为“北京东部商业荒漠”的土地,通过一系列商业手术和策略调整,成为北京商业版图上无法忽视的存在的过程。介绍了其通过空间改造、消费细分、消费者体验升级等方式,实现实体商业的逆袭,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经历。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一场颠覆预期的“商业手术”
龙湖北京长楹天街在开业初期面临巨大挑战,但通过一系列创新策略,如引入主力店、打造特色街区等,实现了从荒芜的商业荒漠到繁华的商业中心的转变。
关键观点2: 空间体验升级和消费细分的结合
长楹天街通过空间改造和主题街区打造,引入了消费细分概念,成功吸引各类消费者。同时,对美妆矩阵的调改打破了北京商业的“五环结界”,展示了消费市场的潜力。
关键观点3: 与消费者的深度绑定和共同成长
长楹天街通过大数据分析、活动促销、定制化服务等方式与商户、顾客构建深度绑定,共同创造商业价值。同时,借助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记忆的载体作用,实现了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关键观点4: 从“商业孤岛”到“城市器官”的转变
长楹天街通过联合市政部门改善交通状况、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实现了从单一的购物中心到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角色转变。
文章预览
全文共4112字 ,阅 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14年冬天,北京东五环外的常营地铁站旁,一群裹着羽绒服的居民围在工地挡板外,指着尚未拆除的脚手架议论纷纷:“这么大的商场开在这儿?谁会来啊!”彼时的常营,是北京人口中的“睡城”——清晨6点,地铁站台挤满涌向国贸、望京的上班族;夜晚10点,归巢的人们只能穿过冷清的街道,在社区底商买袋泡面匆匆回家。 谁也没想到,这片被戏称为“北京东部商业荒漠”的土地,会在十年后成为北京商业版图上无法忽视的存在。龙湖北京长楹天街用十年时间,不仅改写了常营的命运,更在实体商业的寒冬里,书写了一部关于城市与商业共生共荣的启示录。 龙湖北京长楹天街实景图 1 一场颠覆预期的"商业手术" 2014年12月20日清晨,地铁常营站的双出口闸机首次被逛街的人流淹没。当天涌入的21万客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