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更名问题,分析了杰青项目异化为身份象征的帽子文化及其原因,并探讨了更名能否改变这种现状。文章还提到了基金项目的初衷是支持科学研究,而非人才评价,并指出了科研量化评价指标的问题。最后,文章讨论了完善科技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打破围绕帽子的怪象的必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旨在避免异化使用和激励人才成长。
这次更名十分低调且突然,反映了基金委员会在减少“帽子化”和“异化”问题方面的新举措,旨在避免将荣誉终身化,更加聚焦于对高水平研究的稳定支持。
关键观点2: 杰青和优青项目的起源是为了资助科学研究,而非人才评价。但随后兴起的科研量化评价指标使得这些项目逐渐被异化成为身份的象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始争夺“帽子”,导致帽子文化盛行。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科研量化评价指标的兴起有关,随着类似项目的逐渐扩展,形成了多个层级的帽子,被广泛用作对科研人员能力和地位的评估。
关键观点3: 更名能否真正改善唯“帽子”的现状仍有待观察,但至少体现了中央政府和基金委在减少帽子文化问题上的态度。学者们认为需要改进各种学术和科研评估,不能完全放弃帽子,但要避免其过度溢出。
要真正改变帽子文化,需要完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科学、透明、公正的同行评议机制。此外,何时科研资源分配不再由行政干部主导,帽子的权重才会真正降低。
文章预览
1.22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导读 低调而突然的更名,会有用吗? 撰文 | 张天祁 李珊珊 ● ● ● 杰青,中国学术界30年来的一个重要“招牌”,消失了。 “为持续深化科学基金人才项目改革,确保人才项目健康发展,切实起到激励人才成长的目的,避免“帽子化”等异化使用现象,自2025年起,将国家杰 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A类) ,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B类) ,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C类) 。” 在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指南发布之后,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更新了本年度各项目的撰写提纲和相关要求。其中国家杰青和优青申报说明的开头,增加了这样一段话。 这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