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多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发现多学科研究已普遍,涉及学科日益增多,但不同领域实验室的研究需求有所不同。基础学科的发展为科研活动提供有力支撑,而高校在推动原始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仍有不足。文章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搭建有组织科研平台、加强学科群建设以及适当调整拨款权重等,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有组织科研中的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多学科研究成为常态
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多学科研究的现象已普遍,涉及学科日益增多,显示出科研活动的跨学科特征。
关键观点2: 不同领域实验室的研究需求差异
不同领域实验室的研究需要不同学科的支撑,如生物领域需要工程技术和医学的支持,材料领域与化学和物理关联密切。
关键观点3: 基础学科对科研活动的支撑作用
高校内基础学科的发展为科研活动提供重要支撑,基础学科发展较好的高校能更好地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活动。
关键观点4: 高校在推动原始创新方面的不足
高校在推动原始创新、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仍有不足,需要改善资源配置模式以满足重大科技攻关需求。
关键观点5: 政策建议
文章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搭建有组织科研平台、加强学科群建设以及适当调整拨款权重,以促进高校在有组织科研中的作用。
文章预览
作者简介: 周森,女,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黄诗茜,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本文通讯作者。 刘明兴,男,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博士。 致谢: 感谢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钟泽凯在数据搜集过程中所做的重要贡献。 摘要 本文从知识生产模式的视角出发,将高校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校内进行有组织科研的重要场所,将其科研产出数据与“双一流”建设中一流学科数据相结合,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活动中多学科参与的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在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多学科研究业已普遍,其研究活动中涉及的学科日益增多;同时,多学科参与的情况呈现差异化的特点,不同领域实验室的研究需要的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