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史事挖掘机

真实的“湖广填四川”:中国移民的世纪悲歌

史事挖掘机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07-21 12: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四川历史上的两次“湖广填四川”移民事件及其影响。第一次发生在元末明初,主要由红巾军带入部分移民,后明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填补荒芜地区。第二次发生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清廷组织移民恢复生产。文章还讨论了移民文化与四川本土文化的融合,包括婚姻习俗等方面的变化。最后总结了“湖广填四川”对四川的深远影响和生命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红巾军带入部分移民,后明政府组织大规模移民填补荒芜地区。

元末政治动荡,红巾军部分民众避乱入川,明政府为巩固统治颁布移民政策,组织大规模移民,四川人口增加。

关键观点2: 明末清初的“湖广填四川”,清廷组织移民恢复生产。

清初由于战乱和自然灾害,四川人口锐减,清廷组织大规模移民恢复生产,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赖地方官员招揽流民,第二阶段移民政策侧重点转向如何稳定移民和分配土地所有权。

关键观点3: 移民文化与四川本土文化的融合。

移民带来的文化与四川本土文化在社会生产、婚姻习俗等方面相互妥协和融合,为四川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旺盛的生命力。


文章预览

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罕见史事 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中,四川这一方天府之国好像总是“格格不入”,不与其他地方沟通也能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刘备曾把这里当作自己的根据地,荆楚曾依赖四川出产的食盐,而四川,其繁荣也离不开历史上的两次“湖广填四川”。 01 元末明初的“湖广填四川”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湖广填四川”或许仅仅是发生在明末清初。但事实上 ,早在元末明初,四川就已经迎来了第一波湖广大移民。 元代末年,由于政治的黑暗,各地农民起义屡见不鲜,成为诱使社会变革的一大因素。而这其中有一支发端于湖北的起义队伍“红巾军”。 在红巾军出现后,湖广地区的部分民众就为避乱而主动前往四川。元至正十七年(1357),在核心人物明玉珍的带领下,庞大的红巾军队伍也通过巫峡进入四川,后以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