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一起因购买违法建筑导致的纠纷案例,涉及到口头协议、违建房屋、不当得利、维权路径等关键点。购房者白女士最终通过‘不当得利’成功追回部分购房款,但案件给所有购房者敲响了警钟,需要注意书面合同、房屋底细、资金交易和维权路径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口头协议风险大,书面合同是铁证
购房者应当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明确房屋性质、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避免口头约定的风险。
关键观点2: 违建房屋不受法律保护,买卖本身无效
购房者应当注意避免购买违建房或小产权房,这些房屋不受法律保护,即使签了合同也是无效的。
关键观点3: 不当得利可追回款项
如果购房者遇到违建房等问题,可以通过‘不当得利’诉讼追回款项,前提是证明对方获利无合法依据。
关键观点4: 购房需谨慎,务必查清房屋底细
购房者在购买房屋前应该查清房屋的“底细”,包括查看开发商的证件、到房管局查询产权状态、实地核查等。
关键观点5: 法官忠告:法律不保护侥幸心理
购房者应该避免贪便宜或怕麻烦而忽略法律风险,只有合法交易、留存证据,才能守住毕生积蓄。
文章预览
小北的朋友们,请☆星标公众号 每天才能准时收到、收看! 来源:北京晚报(记者孙莹) 北京白女士十几年前 花115万元买了一套房 ,入住后才发现竟是 违建,房子被拆了 , 钱也要不回来? 因为没有书面合同,她第一次起诉被驳回。最终,她靠一招“不当得利”成功追回百万购房款! 这起案件给所有购房者敲响警钟——买房千万别忽略这些细节! 一 百万买房变违建 拆房又遇维权难 2013年,白女士通过口头约定,以115万元从顾女士手中买下一套房屋。她支付了15万元现金,并向顾女士丈夫张先生转账100万元。然而入住不久,一纸《限期拆除公告》让她傻了眼:这套房竟是违法建筑,必须搬离! 房子被拆后,白女士起诉顾女士夫妇,要求确认买卖合同无效并返还购房款。但法院认为,她仅能提供转账记录和物业费收据,无法证明双方存在房屋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