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光大银行近期成为金融业新“黄埔军校”的现象。文章指出,虽然光大银行在业绩和竞争力方面表现并不出众,但由于其作为中央管理银行的地位,不断有金融人才流入和流出,使其成为人才培养和输出的重要基地。文章还分析了光大银行的基本面、业务情况及其成为黄埔军校的深层原因。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光大银行成为新‘黄埔军校’的现象及其背景。
本文介绍了光大银行近期成为金融业新‘黄埔军校’的现象,并分析了其背景,指出光大银行作为中央管理银行的地位,使其肩负了培养金融干部的责任。
关键观点2: 光大银行的基本面分析。
本文对光大银行的基本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其资产规模、营收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等方面,指出其在上市银行中表现一般,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观点3: 光大银行业务情况分析。
本文还分析了光大银行的业务情况,包括贷款结构、零售与财富管理业务等,指出其存在对公业务缺乏特色,但在零售和财富管理方面还有增长的潜力。
关键观点4: 光大银行成为黄埔军校的深层原因。
本文深入分析了光大银行成为新的黄埔军校的深层原因,指出其背后的人才流动、战略落地难度等问题。
文章预览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头图 | 视觉中国 5月22日,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正式调任农业银行担任党委副书记,未来有可能出任农行行长。 由此,最近金融业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光大银行继建行之后,成为行业的新“黄埔军校”。 从建行里走出过央行、银保监会的一把手,去别的银行做董事长、行长的人才也很多。 而近年来,光大银行高层管理团队人才输出也非常频繁,光大已经连续有6任行长获得重用,这6位行长分别是赵欢、张金良、葛海蛟、刘金、付万军、王志恒。其中,付万军已任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赵欢已任国开行董事长,张金良已任建行董事长,葛海蛟已任中行董事长,刘金已任中行董事长。此外,还有高管如刘珺、吴富林等,都是从光大银行起步,并在该行长期工作。如今刘珺刚卸任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