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关于语文教材古诗注音问题的争议,并介绍了温儒敏教授对此的看法和回应。文章还提到了温儒敏教授在微博上解答疑惑、提供服务,以及他面对争议和网络戾气的勇气和责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语文教材的古诗注音问题
温儒敏教授回应了关于语文教材古诗注音的争议,解释了为什么要改,怎么改,以及关于古音和普通话读音的问题。
关键观点2: 温儒敏教授的态度和行动
温儒敏教授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解答公众疑惑,提供信息和服务。他面对网络戾气时的勇气和站出来推动共识的行动值得敬重。
关键观点3: 公众和网友的反应
公众和网友对温儒敏教授的回应持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语言需要发展并按照规范读音,有人认为应该灵活处理,不纳入考试。
文章预览
语文被誉为孩子们一生发展的“头口奶”,国人对于语文抱着“温情与敬意”。 长久以来,语文的点滴外溢成热话题,就有了公共性。 近日,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个人微博回应了有人批评语文教材古诗注音“改来改去”的问题—— 他说,要不要改、怎么改,都是专业的反复研究的结果。 他特意举例说高频争议点《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到底应读所谓古音xia,还是普通话xie? 在这位研究基础教育的北大中文系教授看来—— 一来教材要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定,因此教材按照普通话读音注音。 二则可以两读,朗诵读xia也很好,不算错。 三是古音问题复杂,没有所谓“标准古音”。 四乃读音涉及训诂(研究古汉语词义)、音韵(研究古汉语语音)等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学问,义务教育阶段可以让学生略知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