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一项新的技术规范——《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该规范适用于排污单位对固定污染源排放口的手工监测点位和自动监测点位的规范化设计、建设、改造、整改、验收和管理。文章详细阐述了该规范的主要修订方向,包括废气开孔位置、废气流速均匀的计算和判定、废气开孔数量的规定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我国现有的污染源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存在的问题,包括规定不细致、可操作性差,标准之间互相矛盾等。最后,文章强调了该新规范的重要性,并指出它将替换一些旧的标准规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的发布。
这是生态环境部的一项重要技术规范,适用于排污单位的固定污染源排放口手工监测点位和自动监测点位的规范化设计、建设、改造、整改、验收和管理。
关键观点2: 主要修订方向。
包括废气开孔位置由‘前六后三’变更为‘前四后二’,废气流速均匀的计算和判定,废气开孔数量的规定,以及废气监测工作平台和梯架需是永久性的。
关键观点3: 我国现有的污染源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包括规定不细致、可操作性差,标准之间互相矛盾,尤其是在大气方面的监测口设置存在许多不规范的问题。
关键观点4: 新规范的重要性。
新规范能够统一污染源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的技术要求,加强污染源监测的规范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支持环境管理。
关键观点5: 新规将替换一些旧的标准规范。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一些旧的标准规范将停止执行,包括GB 5468—91、GB/T 16157—1996等。
文章预览
本文已获授权 来源:清合(ID:txlread) 作者:汤贤乱 编者按: 思而不学则殆。 生态环境部习惯于假日布置作业,一个《 排污单位污染物排放口监测点位设置技术规范 》够大家节日学个快乐知足。 虽说监测细如毛,多数环保行业的人一般不太去考量个中细节,但这一次发布的技术规范影响较大,是大家苦“前六后三”久矣的监测点位设置问题。 因为,排气管高度、设置往往受制于上述规定,自行监测、验收、执法监测导关联极大。 该技术规范适用于排污单位(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除外)对固定污染源排放口手工监测点位、自动监测点位的规范化设计、建设、改造、整改、验收和管理。排放标准中对处理设施效率有明确要求的,处理设施入口也应执行本标准,其他处理设施入口等中间过程监测点位可参照执行。 规范于2024年12月25日发布,自2027年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