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materials i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covering the science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iomaterials.
今天看啥  ›  专栏  ›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

上海交大崔德荣教授/郭圣荣教授团队:B16F10 黑色素瘤细胞膜仿生纳米粒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Biomaterials 生物材料  · 公众号  ·  · 2024-07-18 09:4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活性氧响应性双亲性材料TPGS-PBAP,并构建了仿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BM@TP/2ME2,实现了药物的脑靶向高效递送和释放。该研究主要应用于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通过清除ROS、缓解神经炎症和恢复受损自噬流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该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Biomaterials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本研究针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难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活性氧响应性双亲性材料TPGS-PBAP,旨在实现药物的脑靶向高效递送和释放,保护神经元并缓解氧化应激水平。

关键观点2: 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通过溶剂挥发法和反复挤出法制备仿生纳米粒BM@TP/2ME2,并对其进行了工艺优化和表征。随后,进行了生物安全性、时空分布、药效和药理检测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观点3: 研究结果与意义

研究结果证明,仿生纳米粒BM@TP/2ME2能够有效穿透血脑屏障,减少心肺复苏后神经元死亡,恢复部分神经功能。这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观点4: 作者与通讯作者介绍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麻醉科夏艺洋硕士,共同一作包括邹晨明博士和康伟超硕士。通讯作者包括崔德荣教授、王心涛医师和郭圣荣教授,其中崔德荣教授是美国博士后、主任医师,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神经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预览

研究内容简介 The schematic illustrat ion of BM@TP/2ME2-conducted neuroprotection and resistance against 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 CA-ROSC rats. 血脑屏障(BBB)是药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主要瓶颈,并且传统策略开放 BBB 效率低,生物相容性差,药物在脑内分布不理想。因此,本课题基于心肺复苏后脑内强效氧化应激微环境,尝试开发一种新型的活性氧(ROS)响应性双亲性材料TPGS-PBAP,并通过“自组装”的方式保护活性氧清除剂2ME2,同时,采用仿生化策略,以细胞作为药物载体,借助B16F10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脑转移的特性,构建仿生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实现药物的脑靶向高效递送和释放。本研究共分为仿生纳米粒制备与表征、生物安全性、体内外时空分布、药效与药理检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溶剂挥发法和反复挤出法制备仿生纳米粒BM@TP/2ME2,并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