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Nucleofector™电穿孔技术,一种基于电脉冲在细胞膜上产生小孔,使核酸底物可以进入细胞核的细胞转染方法。该技术由Amaxa公司开发,并被Lonza收购。文章详细描述了该技术的历史、优势、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产品特点。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在Google Scholar上有大量文献支持该技术,并且化学顶级综述杂志Chemical Reviews也对其进行了高度评价。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Nucleofector™电穿孔技术的优势
Nucleofector™技术基于电脉冲在细胞膜上瞬间产生小孔,使核酸底物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最高转染效率可以达到99%。该技术适用于原代细胞和细胞系,每次都可以重复出很高的转染效率。
关键观点2: Nucleofector™电穿孔技术的应用
随着系统生物学与交叉学科方法的应用,要求细胞和系统模型越来越接近体内细胞的功能。Nucleofector™技术旨在从根本上解决细胞转染效率与成活率问题。
关键观点3: 4D Nucleofector™核转染平台的特点
该平台从实际需求出发,开发了从小体系筛选到大规模电转的可行性和放大工艺可转移的设备型号。包括简单的操作方案,不同细胞专属的电转试剂,以及避免金属离子对细胞产生毒性的影响等技术特点。
关键观点4: 关于Lonza公司的介绍
Lonza公司为全球学术和产业研究机构提供研究和疾病发现工具,为生物制药和新兴技术提供解决方案。该公司致力于助力客户推出创新药物辅助治疗一系列的疾病。龙沙集团是全球制药、生物技术与营养市场的优秀合作伙伴。
文章预览
上一期文章我们总结了“物、化、生”三大类转染法的优劣势,总结如下: ▲ 点击可放大 本期我们将深入了解电穿孔法中,目前在 Google Scholar 已有 42,100+篇文献所提及的Nucleofector™技术 ,消化完本文后 文末有答题抽奖活动 ,奖项丰富,为你的开学季更添助力! 前情提要 1998年,Nucleofector™技术由Amaxa公司开发(该公司于2008年被Lonza收购),并于2001年成为广大科研人员可以使用的技术(Nucleofector™ I/II/IIb)。该技术基于电脉冲在细胞膜上瞬间产生小孔,综合 Lonza独创的转染体系 (即细微差别的电脉冲条件和细胞特异性试剂的组合), 使核酸底物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核 ,让细胞的 最高转染效率可以达到99% ,细胞转染不依赖于细胞的增殖分裂。随后,Lonza在2010年推出新一代电转染系列4D Nucleofector™,并且 在2021年推出第二代4D Nucleofector™核转染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