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内向和外向性格的误解和真实含义,强调了社会对性格的偏见以及性格内向并不等同于消极结果。文章还提到了内向性格可能面临的误解和创伤反应的区别,并鼓励人们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寻找个人的人生方向。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内外向是人格模型中不可或缺的维度,但不是优缺点的问题,而是行为表层的分类。
心理学家荣格最早提出了内外向的定义,后续研究发现内向和外向是同一个特质的两端。每个人都处在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内向者只是更倾向于独处或安静的行为,而非缺乏积极情绪或社交能力。
关键观点2: 外向并不一定和积极的结果相关联。社交性和人际关系的质量并不完全取决于单一特质,如外向性。
外向者的社交活动和参与程度可能更高,但内向者同样可以建立深厚的友谊和成功的人际关系。
关键观点3: 内向不是一种缺乏或逃避,而是个体主动选择的最小意志单位。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生理基础存在差异,内向者对环境更为敏感,需要额外的心理资源应对社交活动。因此,他们更愿意独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讨厌社交,而是需要更多的心理资源来应对社交压力。
关键观点4: 真正的阻碍往往不是性格内向,而是心理的创伤。
内向性格被误解和污名化,部分原因是社会对内向的偏见和误解。真正的阻碍可能来自于未愈合的创伤反应或心理障碍,如社交焦虑障碍、害羞等。因此,需要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关键观点5: 心理咨询的重要性。
心理咨询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内向者或其他面临心理困扰的人得到支持和帮助。通过心理咨询,个体可以正视和接纳自己的性格,找到最舒适的存在方式,自由地做自己。
文章预览
昨天,一位朋友找我倾诉: “最近感觉好焦虑、好迷茫啊!” 我问她为什么,她叹了口气说: “ 我刚过完30岁生日,但一点都开心不起来。想到自己失业大半年了,又是母胎单身,真心朋友也没几个。你说,我生活那么不顺,是不是因为我从小到大都太内向了啊?” 我有点疑惑: “为什么你觉得是内向的问题呢?” 她接着说: “ 因为我发现身边那些性格活泼的人,在职场上都混得很好,基本都结婚生子了,交友圈子也很广,生活过得有声有色。好像外向的人,得到的机会确实比较多吧!” 虽然我并不认同这一点,但我发现生活中很多人都认为,性格外向一定比内向好。 前几天在网上刷到一个帖子,帖主说自己找工作时被问MBTI是什么,她回答是“INFP”后,对方竟然取消了原本约好的面试,理由是 “INFP太情绪化,在工作中不够主动,不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