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广泛应用及其有限的临床响应率。探索了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和新靶点,特别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其中的作用。重点介绍了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合作的研究,该研究首次发现并系统阐述了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T缺失通过调节STING通路增强ICI疗效的分子机制。研究还发现PTPRT缺失有助于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加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双刃剑作用,以及PTPRT缺失如何通过延缓STING蛋白的降解来避免过度激活STING及其相关副作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广泛应用及有限的临床响应率。
文章概述了当前IC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情况,指出总体临床响应率有限。
关键观点2: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文章强调了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调节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TCR信号通路,以及参与抗肿瘤免疫调节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3: PTPRT缺失通过调节STING通路增强ICI疗效的分子机制。
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并系统阐述了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T缺失如何通过调节STING通路来增强ICI疗效的分子机制。
关键观点4: PTPRT缺失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
文章详细解释了PTPRT缺失如何通过激活STING通路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增加CD8+ T细胞和NK细胞的浸润,使“冷”肿瘤转“热”,从而增强ICI的治疗效果。
关键观点5: STING通路的双刃剑作用及PTPRT缺失的优势。
文章指出了STING通路在肿瘤免疫中的双刃剑作用,并强调了PTPRT缺失如何通过延缓STING蛋白的降解来避免过度激活STING及其相关副作用。
文章预览
目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 ) 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实践中已广泛应用,但总体临床响应率有限 【1, 2】 。探索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和新靶点,并通过联合治疗提高ICI疗效是重要的研究方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分为受体型和非受体型两类,既往研究发现SHP2,PTPN1和PTPN2等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调控多种细胞因子信号通路和TCR信号通路,参与抗肿瘤免疫的调节 【3, 4 】 。而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较少报道。 2024年9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夏伟梁 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 陆舜 团队合作在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上发表了题为 PTPRT loss enhances anti-PD-1 therapy efficacy by regulation of STING pathway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 首次发现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