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关于如何应对孩子不想上学现象的文章。家长需关注孩子的真实感受,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弹性,通过重视孩子的细微感受,建立与孩子的信任关系。同时,唤醒孩子的自主性,通过支持孩子的做法培养其自我效能感。最后,重建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关注多维评价,给孩子更多自我表达的空间。文章还提到家长需要平衡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不想上学背后的原因及心理弹性概念
孩子可能因教育内卷、压力等产生崩塌感,出现不想上学的行为冲动。心理弹性指个体在经历压力困境时仍能保持功能良好。家长需帮助孩子建立心理弹性,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
关键观点2: 重视孩子的感受与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
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感受,共情孩子的冲动背后的状态。不要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鼓励其具体化想法,看到其背后的真实需求。
关键观点3: 培养孩子在高压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
家长可以在小范围内支持孩子的做法,培养其自我效能感。通过鼓励孩子参与乐队等小事,释放压抑,感受激情,唤醒孩子的自主性。
关键观点4: 重建孩子与学习的关系,关注多维评价
家长应转移对成绩的过度关注,用更多维的评价去看见孩子。鼓励孩子发挥个人特长,培养其对学习的内在动力。
关键观点5: 家长需平衡自身心态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关照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只有平衡的家长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
文章预览
⬇️ 预约今晚直播,无回放 ⬇️ 作者 | 蘑菇 编辑 | 飞鱼 责编 | 陈轻轻 最近,好友阿玫碰到了一件棘手的事。 他孩子刚上高一,每到周日晚上就说自己不想返校,阿玫和老公费九牛二虎之力给孩子做心理建设。 上个周末,孩子明确提出,我要自己在家里学习,不想再去学校了。 阿玫很是担心,与孩子长谈一次,问他:如果不学习,以后要干什么? 孩子说:不知道,但现在最想做的事不是去学校学习,而是想和朋友组个乐队。 “这可怎么办?” 阿玫一声叹息来求助于我。 “听了太多抑郁不上学的案例,这孩子发展下去不会也走上那条路吧?” “但真的让他组乐队?好像又不行……” 「周日晚上」现象背后 是孩子在求助 阿玫碰到的烦恼,在家长群体当中不算少数。 有人把这种越来越普遍的情况,称作 「周日晚上」 现象,是指: 平常看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