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首尔国立大学的Hong-Gyu Park教授在Be Physicist Talk午餐会上的学术报告。Park教授介绍了微纳激光和量子光源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分享了其求学经历和学术生涯。报告中包括微纳激光领域中的拓扑向错结构激光腔的详细介绍,及其在光通信领域的应用前景,以及量子光源领域中利用手性纳米微粒实现圆偏特性的单光子源的情况。此外,Park教授还与同学们探讨了量子光源领域的研究目标及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未来。活动涵盖了研究生活、学术生涯和科学前沿等话题,旨在为学子提供跨学科交流和探讨物理学职业发展的平台。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Park教授的学术报告内容
包括微纳激光和量子光源领域的最新进展,以及拓扑向错结构激光腔和圆偏特性的单光子源的介绍。
关键观点2: Park教授的求学经历和学术生涯分享
包括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时喜欢吃中餐的经历,以及国际文化差异的探讨。
关键观点3: 活动的目的和影响
Be Physicist Talk旨在提供一个跨学科交流、探索学术前沿、探讨物理学职业发展的平台。本期活动吸引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同学们参与,两校研会后续将进行更进一步的交流合作。
文章预览
本次Be Physicist Talk邀请到了来自 首尔国立大学 的 Hong-Gyu Park 教授,活动以午餐会的形式展开。 Park教授在学术报告中介绍了 微纳激光以及量子光源领域 的最新进展。在微纳激光领域,教授详细介绍了 基于拓扑向错结构的激光腔 ,该结构的本征模式具有非零的轨道角动量,且模式体积小、Q值高,在未来基于轨道角动量的光通信领域具有丰富的应用前景。在量子光源领域,Park教授重点分享了利用手性纳米微粒实现了 具有圆偏特性的单光子源 的情况。 随后,Park教授回忆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术生涯发展历程。教授提到在哈佛大学做博士后时非常喜欢吃中餐,此次访问吃到了正宗的中餐,发现正宗中餐与美式中餐差异很大,并且正宗中餐更加美味。交流活动中,Park教授与物理系留学生还就国际文化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外,Park教授还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