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居住区充电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包括充电桩安装企业水平参差不齐、供配电设施管理缺失、车主安全意识不足等。同时,文章提出了居住区“统建统服”模式的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并介绍了温州工泰电器的成功实践案例。文章还强调了充电桩退出机制的不完善以及早期建设老旧小区消防设施条件的欠缺等问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体系,已基本建成满足当前需求的充电服务网络。
关键观点2: 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面临挑战,亟需构建新的充电服务体系。
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增长,当前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需求。
关键观点3: 居住区充电设施发展势头猛,潜在问题突出,需要从管理体制、政策制定、监管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
国家部委和地方相关主管部门需要优化管理体制,加快相关监管平台建设进度。
关键观点4: 居住区充电桩存在安全隐患,包括施工问题、维护管理缺失、监管不足等。
需要重视充电桩的安全监管,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减少因充电设施管理不善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关键观点5: “统建统服”模式在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具有优势。
该模式可以合理调配电力负荷资源,便于运维,降低安全隐患。同时,温州工泰电器的成功实践案例也证明了该模式的有效性。
文章预览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国家战略,充电基础设施是重要的基础和保障。我国对充电基础设施施行“超前建设”的政策扶持策略,积极构建新能源汽车能源补给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基本建成了满足当前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的充电服务网络。随着新能源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尤其是私人消费领域规模的迅速扩张,当前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的推广应用,亟需构建居住区新的充电服务体系。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我国已经提出了“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相关部委也积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居住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居住区充电设施发展势头猛,潜在问题突出,已经从最初“车桩齐飞”的无序发展阶段进阶到“高效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