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汇集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各种资讯,包括开设历史地理学的院校介绍、历史地理学名家、历史地理学图书推介、讲座信息、会议资讯、学术信息及历史地理学相关研究的文章等。
今天看啥  ›  专栏  ›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王哲、侯的 : 近代中国邮政网络与信息可达性(1907—1936)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0-03 08:5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大清邮政建立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邮政网络的发展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通过数字化四个版本的邮政舆图,并结合GIS技术,计算了1936年六大代表性城市与各地的邮政时间成本矩阵,进而获取邮政可达性的可视化结果。研究表明,邮政网络的发展重塑了政府和民间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提高了全国的信息可达性,并实现了从单中心到多中心的信息传播结构。文章还讨论了近代邮政网络“多中心分布”的形成,分析了影响城市邮政可达性的因素,并探讨了近代邮政网络在历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邮政网络的发展

1896年至1937年,邮政网络从官方驿站体系转型为官民混用的国营邮政体系,其空间分布从单核结构转变为多中心分布。

关键观点2: 邮政舆图的数字化

四个版本的邮政舆图数字化提供了不同时间截面的邮政地理网络,为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关键观点3: GIS技术在邮政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GIS技术,计算得出1936年六大代表性城市与各地的邮政时间成本矩阵,并获取其邮政可达性的可视化结果。

关键观点4: 邮政网络的“多中心分布”

邮政网络的发展改变了明清时期的单中心空间结构,实现了多中心分布,提高了全国的信息可达性。

关键观点5: 邮政网络的历史研究价值

邮政网络的研究揭示了近代中国交通和信息传播的空间逻辑,对于理解历史时期的交通网络和信息流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预览

作者:王哲,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副教授;侯的,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来源:《近代史研究》2024年第5期,注释从略 内容提要    自1896年大清邮政建立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导致国内邮政网络大规模破坏,此间40年是中国信息传播网络从官方驿站体系转换到官民混用的国营邮政体系的关键时期。邮政舆图是近代邮政地理网络的载体,此期间四个版本的邮政舆图(1907年、1920年、1933年、1936年)数字化,提供了四个截面的邮政地理网络。其中,1936年邮政地理网络是目前可见的近代地理空间数据中规模最大且可重建完整拓扑网络结构的典型个案。同时,基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各邮区邮路《时间表》所载之“时间成本”,综合利用GIS手段,可计算得出1936年六大代表性城市与全国各地的邮政时间成本矩阵,并最终获取其邮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