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单位展示,法治宣传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免密支付便捷,但存风险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 公众号  ·  · 2025-03-17 15:43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免密支付功能的便捷性同时也提醒了存在的风险,并详细描述了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审结的一起涉及免密支付功能的信用卡诈骗案件。被告人马某利用拾得的银行卡进行免密支付,盗刷金额累计人民币3.1万余元,最终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免密支付功能的便捷性与风险

免密支付功能虽然方便快捷,但存在被盗刷和被诈骗的风险。消费者应谨慎开通并妥善保管个人支付工具,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关键观点2: 案件详细经过

马某无意中拾获陈女士的银行卡,并利用其免密支付功能进行消费。在三年时间里,马某多次在快餐连锁店以同样方式消费,累计盗刷金额人民币3.1万余元。最终,马某主动投案并被判刑。

关键观点3: 裁判结果

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马某犯信用卡诈骗罪,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二万元。马某家属赔偿了陈女士的损失。

关键观点4: 法官提醒

广大群众应妥善保管个人银行卡,谨慎开通免密支付功能,如有开通应做好安全措施。如不慎丢失银行卡或发现不明转账、消费记录,应立即挂失、及时补办。


文章预览

免密支付功能不需要密码输入或身份验证即可完成支付,虽然方便快捷,但存在被盗刷和被诈骗的风险。近日,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案件,被告人利用拾获银行卡的免密支付功能持续3年进行盗刷消费,被判处刑罚。 基本案情 某日,马某无意中拾获陈女士名下的一张银行卡。抱着侥幸心理,他走进附近一家快餐连锁店,利用银行卡闪付功能(小额免密支付功能)顺利地支付了餐费。获得甜头之后,在往后的三年时间里,马某先后多次在快餐连锁店的不同门店以同样的方式消费,盗刷金额累计人民币3.1万余元。 三年后,陈女士在登陆手机银行时才发现,自己的银行卡里有多笔不是自己的消费记录,于是报警。同月,马某携带该银行卡自行到公安机关投案。马某家属主动向陈女士赔偿损失人民币3.5万元并得到谅解。 裁判结果 广州市荔湾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