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讲述了加油站作弊的问题,包括消费者遭遇的加油困扰、加油站偷油逃税的行为、监管难点以及加油站作弊系统的开发和销售等。文章还提到了公安部门开展的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以及全国公安机关侦破的加油机作弊案件和查处的各类作弊设备。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加油站作弊现象存在多年,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消费者难以察觉。
一些加油站通过调整加油机参数、使用作弊软件等手段偷油逃税,普通执法人员难以发现其中端倪。
关键观点2: 加油站作弊监管存在难点,包括现有技术手段跟不上加油站升级的作弊手段,以及加油站偷油逃税行为越来越呈现高科技化。
一些加油站通过设置隐蔽参数、使用后台电脑删除加油数据等方式逃避监管,甚至给消费者每加一箱油就偷走1.5升。
关键观点3: 加油机生产、销售有严格监管,但加油站作弊系统可一键复原,隐蔽性极强。
有公司开发了两套表面看起来完全一样的油站管理系统,分别供加油站前台电脑和后台电脑使用,以规避检查。这种作弊系统还能让加油程序一键复原,甚至还有操作更为简便的手机版。
关键观点4: 公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加油机作弊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加油机作弊案件9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98名,查明偷逃税款7.9亿余元,全链条打击了成品油行业加油机作弊违法犯罪活动。
文章预览
加油机属于特种设备,从生产到安装再到使用甚至维修,每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监管。通常情况下,作为使用终端的加油站,没有作弊的可能。那么,一些加油站又是如何突破层层监管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在其背后,究竟存在着一条怎样的黑色利益链? 加油站作弊 如何监管? 福建漳州的俞先生向记者反映,不久前他在当地一个加油站给爱车加油时,很可能遭遇了“偷油”情况。50升的油箱,在油表显示还剩40公里续航的情况下,却加了56.48升油。俞先生认为,这明显超过了油箱容量。 无独有偶,河南的张先生在加油过程中也遇到过疑似缺斤少两的问题。据张先生介绍,他通常都会在油箱表显示还剩两格的时候去加油,而且加完油后习惯于把公里数清零,观察新加的油能跑多少公里。通常他都是在车辆行驶300公里时去加油,油箱总是加30升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