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川因在RNA表观遗传学领域的贡献而获得沃尔夫化学奖。何川团队发现了TET2基因在RNA修饰中的关键作用,揭示了R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癌症治疗的新靶点。何川分享了其跨界科研经历,并谈及对科研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何川因在RNA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沃尔夫化学奖。
何川是第一位获得沃尔夫奖的华人。其团队发现RNA的修饰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并揭示了TET2基因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观点2: 何川团队的研究揭示了RNA甲基化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重要性。
何川团队发现除了DNA和蛋白质的修饰,RNA的修饰也可能控制基因的表达。他们证实了RNA甲基化是可逆的,这表明存在基于RNA的基因调控系统。
关键观点3: TET2基因的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药物靶点。
何川团队的研究发现,TET2可能通过影响RNA产生关键调控作用。这一发现最令人兴奋的部分是它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药物靶点,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观点4: 何川的科研经历和建议。
何川分享了自己的跨界科研经历,并谈及对科研的看法和建议。他强调研究者需要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尝试新的理念和技术。他认为做科研需要专注,但也需要注意学科之间的交叉点。
文章预览
2 02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何川因其在“RNA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开创性贡献,与来自日本东京大学的Hiroaki Suga以及来自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Jeffery W. Kelly分享了该年度沃尔夫化学奖。 由此,他也成为第9位获得沃尔夫奖的华人。 据何川讲,他进入遗传学领域是“半路出家”,并在突然之间对科研“开窍”了,在38岁那年,他提出了“RNA表观遗传学”,这也是生命科学前沿领域中为数不多的由华人科学家发现并引领的研究方向。 如今,何川团队在“RNA表观遗传学”研究基础上,首次从分子层面上解释了一个长期存在的谜题,即为什么很多癌症和其他疾病涉及TET2相关突变,并提出了一组新的治疗靶点。 撰文 | 路飞 2024年10月2日,芝加哥大学何川团队与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健康科学中心徐明江团队合作,在 Nature 期刊发表了重磅研究论文,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