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衰退风险,分析了海外因素和国内形势的变化。重点提到市场形势的巨大变化与大类资产的走势,海外因素与海外不确定性如美国大选和美联储的关系。同时提及国内关键话题是去金融化。文章还涉及财政、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和分析。最后提到广义金融总量对广义产出和广义价格水平的支持。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经济和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
文章讨论了全球经济可能面临的衰退风险,指出市场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国内也面临着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2: 海外因素与不确定性
文章提到海外因素与美国的选举、美联储和投资者的不靠谱有关,这些都是造成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原因之一。
关键观点3: 国内“去金融化”成为关键
文章指出在国内经济形势下,“去金融化”成为了重要的政策方向和解决当前经济形势的关键所在。
关键观点4: 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对比
文章通过一系列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如财政、M2、社融、名义GDP等,揭示了当前经济形势的一些重要特征和趋势。
关键观点5: 广义金融总量的重要性
文章强调了广义金融总量对广义产出和广义价格水平的支持,表明金融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预览
8-9月份,市场形势似乎又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大类资产的走势来看: 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风险在上升(国内Deflation Risk也在上升)。 海外跟“不靠谱”的美国大选、“不靠谱”的Fed以及“不靠谱”的投资者有关。 而国内,“去金融化”是关键。 财政,可比口径“负1.9万亿” 用预算数和去年同期占比测算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之和,与今年实际发生的“财政支出”相比; M2,可比口径“负9.7万亿” 用同期的新增M2来进行比较; 社融,可比口径“负3.2万亿” 用同期的新增社融来进行比较; 名义GDP,可比口径“正2.4万亿” 用半年的名义GDP进行比较。 如果用实际GDP来进行比较,可比口径是“正2.8万亿”,比名义GDP还要高。 广义金融总量(F)支持了广义产出(GDP和不含在GDP的产出)和广义价格水平(物价P、资产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