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秦朔朋友圈
秦朔朋友圈是由中国著名媒体人、财经观察家秦朔牵头创立的一个新媒体与专业服务品牌,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视频节目、音频节目等。内容聚焦于经济、金融和商业领域,关注重点为全球和中国财经商业热点、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创造、商业文明探索等。
今天看啥  ›  专栏  ›  秦朔朋友圈

谁在定义我们的心理健康?

秦朔朋友圈  · 公众号  · 财经  · 2024-10-24 0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回避型人格等心理标签如何被大众所认知,以及人们如何通过这些标签来理解自己和他人。文章通过多个角度描述了心理疾病的普及和影响,并质疑了心理咨询的简单化和标签化的趋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社交媒体的流行和算法推荐导致心理疾病标签化的传播趋势。

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和大数据被精准捕捉并推送心理疾病的标签,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了回避型人格、自恋型人格障碍等的共鸣和影响。

关键观点2: 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自我诊断及其背后的动机。

评论区的交流体现出人们对自我诊断的普遍现象和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以及背后的社交需求和认同感。

关键观点3: 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大众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差异。

小梦的经历揭示了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大众对心理健康的误解,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和自我怀疑。

关键观点4: 历史和社会背景对心理健康定义的影响。

作者提到了精神分析学派的历史发展、相关法案的颁布以及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的修订等历史背景,揭示了心理健康定义的社会建构过程。

关键观点5: 心理咨询的初衷与现实问题之间的冲突。

文章质疑了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现实作用以及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的过度干预,并强调了自我意识和个体自由的重要性。


文章预览

第一次听说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简称NPD),是我在一个仅有6人的微信群里,就有2人称在社媒上确诊了自己的父母是NPD。 小竹说和原生家庭根本无法沟通。每次假期回家,即使自己拒绝多次,父亲也坚持一定要来接机,但每次、每一次!都会在开车途中被骂。而自己的母亲,每次都保持沉默。 李老师则因母亲的容貌焦虑投射到了自己身上,便一直被母亲打压长相、能力等等,甚至在结婚时连妻子的戒指,母亲都要赶来挑选她认为好看的那款。他说:“这太NPD了!” 而我,在搜索了几次后,竟被大数据精准捕捉并推送标签成生日逃避型人格。这确实和我不喜欢过生日的行为,极其吻合。 随后,更多信息向我涌来,原来不想过生日的我,很可能是回避型人格,并且我还不擅长处理情感。 再 进 一步搜索下去,又发现回避型人格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