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2024年5月超级磁暴期间伴随超级EPB的中纬等离子体斑块结构|孙文杰等-GRL

中科院地质地球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24-12-03 14:00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赤道等离子体泡(EPB)以及与之相关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结构。文章详细描述了2024年最强烈地磁暴期间观测到的超级EPB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结构,这是首次观测到发生在中纬地区的等离子体斑块结构。文章还探讨了等离子体斑块结构的产生机制,包括背景电子密度增强、EPB的产生及演化、EPB极侧和西侧等离子体斑块结构的产生等。研究成果对于理解雷达观测等离子体密度结构的时空变化有启示作用,并得到了多个基金项目的资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赤道等离子体泡(EPB)是磁赤道上空的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耗空结构,通常伴随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的斑块结构。

EPB通常出现在低纬地区,很难延展至中纬地区。但在强烈地磁暴期间,会出现超级EPB,可延展至磁纬40°,并伴随大尺度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结构。

关键观点2: 2024年最强烈地磁暴期间观测到的超级EPB和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结构是首次在中纬地区发现。

该事件中的等离子体密度增强结构由低纬一直延展至中纬,并在某些时刻体现为独特的“壳”状形态包裹着EPB结构。

关键观点3: 等离子体斑块结构的产生与背景电子密度增强、EPB的产生及演化有关。

EPB极侧的等离子体斑块结构可能伴随超级EPB结构的极向扩展而产生。而EPB西侧的等离子体斑块结构可能由EPB结构内部的极化电场驱动产生。

关键观点4: 研究成果揭示了暴时电离层的异常结构变化,对于理解雷达观测等离子体密度结构的时空变化有启示作用。

成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的资助,并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RL上。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摘要由平台算法生成,仅为信息导航参考,不代表原文立场或观点。 原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为原作者并希望删除该摘要或链接,请通过 【版权申诉通道】联系我们处理。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
推荐产品:   推荐产品
文章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