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啥  ›  专栏  ›  慧田哲学

李秋零:康德论人性根本恶

慧田哲学  · 公众号  · 哲学  · 2024-12-07 15:13
    

主要观点总结

康德在其哲学中探讨了人的本质、善恶、以及人如何改恶向善的问题。他认为,人的本性是道德上恶的,但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修德,通过道德实践实现向善的转变。康德提出,人只有在遵循道德法则的情况下,才能配享幸福,而人的本性需要通过自由的实践来展现。他区分了人格与人的区别,认为人格是道德的,而人可能受自然法则支配。康德还强调,人只有在道德上自律,才能成为真正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作为手段存在。他通过《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中的《论人的根本恶》一文,深入分析了人的本性及其善恶问题,并探讨了人如何通过自我努力实现向善的转变。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康德认为人的本性是道德上恶的

康德认为,人的本性中既有向善的原初禀赋,也有趋恶的自然倾向,人的本性需要通过自由的实践来展现。

关键观点2: 康德区分了人格与人的区别

康德认为,人格是道德的,能够自己给自己立法,而人可能受自然法则支配。人格性是人之为人的核心本质,没有人格性,人将依然在自然法则的支配下生活。

关键观点3: 康德强调人只有在道德上自律,才能成为真正的目的

康德认为,人只有在遵循道德法则的情况下,才能配享幸福,人的本性需要通过自由的实践来展现,人只有在道德上自律,才能成为真正的目的,而不是仅仅作为手段存在。

关键观点4: 康德通过《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深入分析了人的本性及其善恶问题

康德在《单纯理性界限内的宗教》一书的《论人的根本恶》一文中,详细分析了人的本性中所包含的善的享赋和恶的倾向,并探讨了人如何通过自我努力实现向善的转变。

关键观点5: 康德认为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修德,实现向善的转变

康德认为,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修德,通过道德实践实现向善的转变,人的本性需要通过自由的实践来展现,而不仅仅是自然本能。


文章预览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999  有惊喜 在实践理性的批判中,康德把至善作为伦理生活的最高境界。至善包含着幸福,但人为了得享幸福,必须首先使自己配享幸福,配享幸福的唯一条件就是道德。德与福的结合要靠神赐,但修德却是人必须自己做出的努力。然而,修德的必要性恰恰就在于人还不具备德,或者说,现实世界的经验揭示了人在道德上普遍的恶。因此,为了确保人追求幸福的希望不致落空,康德就必须首先解决一个问题:道德上恶的人能否改恶向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又是:人的本性是怎么样的? 实践理性批判并没有提出这一问题。1793年,康德发表了《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一书。该书第一篇论文就是已经先期发表于《柏林月刊》的《论人的根本恶》。这篇论文对人的现实本性作出了具体而又深刻的分析。 一、人性及其根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