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该文章主要介绍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生娄焕昌及其研究团队在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带来的挑战方面的研究成果。他们提出了一种“环境智能”设计育种策略,通过基因编辑和植物引导编辑技术体系,成功培育出高产稳产的番茄和水稻种质。该策略在顺境和逆境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为解决全球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育种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农业灾害频发,作物大幅减产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为解决这一挑战,许操研究员及其团队提出了“环境智能”设计育种策略。
关键观点2: 研究过程
团队通过深入研究“源-库-流”中的关键枢纽基因,建立了高效的植物引导编辑技术体系。他们给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安装了一个“温度感应器”,使作物能够自主感应温度变化,并根据环境条件灵活调控体内营养物质的分配。
关键观点3: 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成功培育出“T0代”材料,并通过田间测产发现,新技术在顺境和逆境条件下均表现出显著的增产效果。审稿人认为这项研究非常优雅、有趣,具有毋庸置疑的社会价值。
关键观点4: 研究意义
这项研究不仅为解决全球变暖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育种策略,而且为未来作物的智能分子设计育种提供了开创性的思路。同时,该研究也展示了农业科技与农民智慧的结合,对于提高我国农业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预览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冯丽妃 科研路上,谁没遇到过糟心事呢? 娄焕昌就品尝过那种滋味。他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博士生。2023年5月,他在海南对团队开发的“环境智能”基因编辑水稻进行小区测产,辛辛苦苦照顾了一季度,最后收获时却糟心地发现:改良的品种竟都被老鼠吃了。 这是一项开展了三年多的试验。 看着光秃秃的稻秆,娄焕昌蹲在田里,欲哭无泪。他 没有勇气第一时间把“坏消息”告诉导师许操。 从海南返回北京途中,他的心一路下沉。 最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向导师汇报——这次试验“砸了”。 出乎意料的是,导师非但没责备,反而安慰他“这是好事”。“那个时候他回来后很沮丧,我却很开心。我说‘老鼠爱大米,它们比我们看得准。你看,它们只吃改良品种,说明这些稻米确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