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际金融报
依托国际金融报平台,第一时间为您传递金融资讯,解读金融热点,评点金融趋势。
今天看啥  ›  专栏  ›  国际金融报

隐私不合规!银行APP被公开通报,如何整改?

国际金融报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2-21 23:45
    

主要观点总结

近期,乐山商业银行旗下APP因涉及五项个人信息处理不合规问题被公开通报。专家指出,银行APP频繁出现隐私违规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信息收集者对大量用户信息的需求未得到充分合规限制。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隐私保护机制存在漏洞。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银行应建立全流程合规机制并细化权限管理,强化第三方合作管控,并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原则。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银行APP隐私违规问题频发

近期,乐山商业银行旗下APP因个人信息处理不合规被通报。这反映出银行机构在隐私保护方面的欠缺,也体现出其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存在漏洞。

关键观点2: 隐私违规问题的核心原因

银行APP频繁出现隐私违规问题的核心在于信息收集者对大量用户信息的需求未得到充分合规限制。随着监管加强和银行合规意识提高,部分银行APP在收集个人信息后的配套机制和再处理规范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关键观点3: 隐私合规问题的难点

当前银行APP运营中涉及的隐私合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揽子授权、个人信息共享机制透明度不足、以及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配套机制不完善。

关键观点4: 专家建议和严监管趋势

专家建议银行建立全流程合规机制并细化权限管理,强化第三方合作管控,并遵循用户授权、最小够用、专事专用、全程防护原则。同时,我国法律法规已经对收集个人信息的边界作出详尽规定,严监管趋势将持续。


文章预览

又有银行APP因涉隐私不合规而被通报!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近日,乐山商业银行旗下APP因“踩雷”五项个人信息处理不合规问题而被公开通报。2024年内,江苏、内蒙古、河北等多地监管机构也曾就此类问题作出通报或处罚。 受访专家指出,银行APP频繁出现隐私违规问题,核心原因在于信息收集者对大量用户信息的需求未能得到充分的合规限制。在收集个人信息时,商业主体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即用户知情同意、目的限制原则和最小必要原则。 银行APP再踩雷 日前,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公开一则通知,披露了近期通过互联网监测发现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的14款移动应用名单。其中,乐山商业银行旗下APP也赫然在列。 据了解,此次被通报违规的乐山商业银行APP(版本3.31.6,应用宝)共涉及五项隐私不合规行为,包括在处理个人信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