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小米采用先旧后新的配股方式,融资53亿美元。文章讨论了这种方式的几个关键点,包括融资模式的特点、配售价格与前一日收盘价的折让情况、市场反应和争议焦点等。还探讨了小米电动车业务的研发情况和对市场的影响,以及科技内卷模式的宏观影响。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小米采用先旧后新配股,融资53亿美元
这是小米的一种高效融资方式,无需股东大会审批。
关键观点2: 配售价格与前一日收盘价折让6.58%
虽然旧股抛售可能扩大短期市场抛压,但这一折让价格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关注的重点。
关键观点3: 争议焦点:配股是用于电动车研发还是高位套现
如果是用于电动车研发,将有助于小米构建竞争优势和扩大市场份额;如果是高位套现,可能会对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观点4: 小米电动车业务的亏损和现金流问题
小米整体业绩不错,但电动车业务是亏损的,需要通过配股融资。这侧面反映了造车是一个现金流极弱的生意。
关键观点5: 科技内卷模式的宏观影响
科技内卷模式有利于消费者获得更具性价比的优质产品,但不利于资本。这种模式下,技术壁垒不容易建立,需要通过持续融资获得竞争优势。
文章预览
小米先旧后新配股,几个关键点: 1 、先旧后新融资 53 亿美元,该模式无需股东大会审批,高效融资 2 、配售价格较前一日收盘价折让 6.58% ,虽然 “ 先旧后新 ” 大股东最终持股不变,但旧股抛售将扩大短期市场抛压 最大的争议点在于:高位配股到底是用于电动车研发还是高位套现? 如果是前者,那将更有利于构建竞争优势,通过研发搞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在智能化领域搞出差异化优势,扩大市场份额,构建护城河;如果是这样,那股价短期利空,长期电动车业绩兑现,股价能涨回来 如果是后者,也不是没可能,毕竟 BYD 之前也配过股,然后公告买了 600 亿银行理财 这事的宏观影响也是有的: 1 、小米整体业绩不错,但电动车是亏损的,需要通过配股融资,侧面严重了造车是一个现金流极弱的生意; 2 、再往宏观去引申,这也说明当前的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