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国绿电绿证市场的现状和发展。政策频出,绿电绿证交易市场总体向好,但交易不够活跃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能源向绿转型的进程。系列政策举措的频频出台,为活跃绿电绿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然而,绿证价格不断走低,根本无法支撑可再生能源通过兑现“环境价值”来弥补“系统成本”。文章指出,仍需紧扣不同类别能源的特性来设计市场和市场组合,使各类能源既可通过“优势”获益,也要为“劣势”埋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政策频出为活跃绿电绿证市场提供坚实保障
自我国推出绿电、绿证制度以来,一系列政策措施频频出台,为活跃绿电绿证市场打下坚实基础。国家能源局在多个方面推动相关政策衔接、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刺激绿证消费需求,为进一步发展绿电和绿证交易市场提供保障。
关键观点2: 绿电绿证市场趋于活跃但拉动作用仍显不足
全国绿电绿证市场迎来爆发,但绿证价格却出现下跌。市场供需失衡导致绿证价格不理想,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和绿证核发的全覆盖导致市场上的绿证供过于求。此外,《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和交易规则》设定的绿证有效期也为即将到期的绿证带来了抛售压力。
关键观点3: 完善市场机制既能为绿色获益也要为高碳埋单
实施绿电交易和绿证制度的核心目的是还原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属性,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其环境价值。然而,如果可再生能源的环境价值不能得到社会的充分认可,或者绿证的成交价格过低,将阻碍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能源行业的绿色转型。因此,需要完善市场机制,既让可再生能源为任性出力担负成本,也为改善生态环境埋单。
文章预览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绿证市场仍待 “ 飘红” 本刊记者 刘光林 通过市场化方式兑现清洁能源的环境价值,以激励和引导社会加大投入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实施绿证制度、开展绿电交易的初衷。 2024年,针对绿电绿证市场需求不足、环境溢价不高等问题,我国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绿证核发实现全覆盖,绿证绿电交易市场更趋活跃,前11个月全国绿电绿证交易总量即已达到2023年全年的3.33倍。然而即便如此,仍有大量可再生能源电量难以通过市场方式为投资方带来环境溢价,这与当前市场环境下化石能源尚未对其高碳属性进行“埋单”不无关系。 01 政策频出——为活跃绿电绿证市场提供坚实保障 自我国推出绿电、绿证制度以来,绿电绿证交易市场总体向好,初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较好的绿电消费意识,但与此同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