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巴彦淖尔地区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文明起源、汉匈交流、阴山易手、河套平原的农耕文明回归、塞上粮川的新时代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
该地区自然环境适中,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仰韶文化等代表性文化遗址。
关键观点2: 汉匈之间的交流受到地理特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地理学家竺可桢的研究表明,中国历史分为四个寒冷期和四个温暖期,气候变化影响了游牧民族的生存和南北交流的时间。汉匈初交时,刘邦的白登之围解除是千古疑案,开启了汉匈数百年的交融历史。
关键观点3: 阴山的易手标志着河套平原的农耕文明回归。
无论是秦汉时期,汉朝都没有把长城视为固定的边境线。汉武帝发动河南战役,收复了河套平原,将汉朝的整体防线推到了阴山山脉一线。阴山的易手让河套平原再度回归农耕文明,汉匈攻守之势逆转。
关键观点4: 塞上粮川见证了巴彦淖尔的发展变迁。
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建立使河套平原变成富庶之地。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各族群众共同奋斗,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文章预览
旅游促“三交”系列之③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各地发掘了不少文化遗址,有在东北有在西北,有在长江有在珠江,但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区域却几乎没有争议——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 ▲仰韶文化代表性文物——花瓣纹彩陶钵,河南博物院馆藏。(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01 黄河九曲,唯富一套 中华文明何以发祥于黄河流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一书中认为,文明不能发生于自然物候条件太差的地方,也不会发生在太好的地方。黄土高原就属于这类中等自然环境的地方,非洲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也是如此。 河套地区在阴山以南,处于黄河“几”字形位置。清代何炳勋在《河套图考·序》中说:“河以套名,主形胜也。”说的是这个“几”字像一个套子,此区域就被称为河套地区。巴彦淖尔正处在这个交错带上。 ▲宁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