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清华副教授贾庆山关于研究生做学术的演讲内容的精要回顾。演讲涵盖了博士生如何理解学术志趣、获得博士学位的条件、如何选题、如何做研究以及写论文的技巧等主题。此外,还强调了七个关于如何做研究的问题,包括问题的定义、重要性、难度、当前研究状态、创新点、主要成果和假设等。最后,提到了如何作报告和研究生如何选题的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博士生应明确学术志趣,清楚自己为何要读博士,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学术志趣体现在是否真正对研究问题感兴趣,而不只是为了发表文章或获得学位。
关键观点2: 获得博士学位需要满足一些必要条件,包括教会老师东西、写一篇好的文章并让同行说好,以及不辱师门。
这些条件不仅仅是定量标准,也涉及到定性的评价,如文章的质量和老师的好评。
关键观点3: 选题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决策,应该通过考虑问题的工程师关心程度、自身能力以及兴趣来进行选择。
选题应该是一个既能够体现研究价值,又能够发挥自身潜力的方向。
关键观点4: 做研究需要回答七个问题:问题是什么、为什么重要、为什么难、当前研究状态、创新点、主要成果和假设。
这些问题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深入地理解研究问题,并系统地开展研究工作。
关键观点5: 写论文时,应明确结构,包括引言、文献综述、问题形成、主要结果、数值实验和结论等部分。
论文应当清晰阐述研究问题、方法、结果和贡献,同时要注意论文的学术价值。
关键观点6: 作报告是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需要不断训练以提高表达能力。
作报告不仅是为了展示成果,更是为了获取反馈意见并改进研究。
关键观点7: 研究生阶段应培养选题能力,这是判断什么问题重要、什么问题不重要的重要能力。
选题能力是研究生阶段的核心能力之一,需要不断培养和提高。
文章预览
来源 | 募格课堂,参考来源:清华大学小研在线、哈哈镜V 编辑 | 学术君 早前,清华大学副教授 贾庆山 在自动化系举办的“学术人生”讲座上发表演讲,给当场的同学们分享了 关于研究生做学术的几点建议 。贾教授在台上神采奕奕,严厉的语调与风趣的语言相反差,有理有趣,发人警醒。台下同学们笑声此起彼伏,场面热烈,意犹未尽。接下来是对(请停止散发魅力的) 贾老师的“学术人生”讲座内容的精要回顾 ,也希望同样能够对读者们有所启发。 贾庆山老师 一个群体 Permanent head Damage 的博士生群体 博士生一年级的同学们,不要担忧或高兴得太早,抱歉你们还没有经历Qualification——预备考试,你们暂且不能被称为博士,只能称自己是要努力成为博士预备生的学生。 等过了一年到了博二,你们会疑惑,自己读的是工学,为什么要被叫做P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