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杂志,倡导文化重建,共同思想未来,精心为您提供深度阅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天看啥  ›  专栏  ›  文化纵横

中央公园的茶座, 何以成为酝酿京派文学的温床? | 文化纵横

文化纵横  · 公众号  · 历史  · 2024-12-21 15:4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文化纵横》公众号的一篇文章,主题为“公园北京”的现代性。文章探讨了北京公园的现代转型,包括公园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公园与近代知识分子交游集会的关系、北京公园的特色以及北京与上海在公园建设方面的差异。文章还提到公园作为现代建置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游览的空间,更蕴含了保育身体健康、规范社会行为以及输入现代知识的启蒙价值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北京公园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文章讨论了北京公园的现代转型,这些公园基于城市自身的属性各有不同。北京作为古都,其公园多以帝京遗产为基础,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公园为所有人平等地提供了宜人的休憩与交往空间,并鼓励市民锻炼身体、规范公共行为、宣传现代知识。

关键观点2: 公园与近代知识分子交游集会的关系

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是近代知识分子交游集会的重要场所。新文学流派、文化启蒙运动、革命运动的积极分子的固定活动场景之一,便是北京那些王公贵族曾经嬉游的传统园林。公园为现代知识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关键观点3: 北京与上海在公园建设方面的差异

文章提到近代北京与上海在公园建设方面的差异,虽然两座城市都有现代公园的出现,但上海出现了私园开放的潮流,拓展了公共空间。而北京则未能出现类似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座城市公共空间性格的差异。


文章预览

↓ 进入公众号 点击右上角“...”设 置星标  ↓  防止内容走丢 2024全年 6期一次 发货 ,看得爽快,更享折扣 购买2025/2024全年 赠送文创周历 (仅剩133份) 2024+2025双年、2025+电子刊, 组合下单更优惠 投稿邮箱: wenhuazongheng@gmail.com 《文化纵横》邮发代号: 80-942 ✪  季剑青 |  北京大学中文系 【导读】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公园,实际上是现代西方城市的 建置 。 公园之“公”,对应于现代国家的“公”民,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意味。 由于近代城市市民的居住环境 普遍 简陋,公园为所有人平等地提供了宜人的休憩与交往空间。 以公园为线索,可一窥中国城市生活的现代转型。 上世纪初,我国各大城市在规划中开始 引入西方的公园理念,且常在公园中设置图书馆、演讲台和体育场,意在鼓励市民锻炼身体、规范公共行为、宣传现代知识。 不同城市的 ………………………………

原文地址:访问原文地址
快照地址: 访问文章快照
总结与预览地址:访问总结与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