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围绕中秋国庆调休安排进行讨论,介绍了调休背后的逻辑以及不同翻译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调休成为热搜话题。
文章提及今年中秋国庆的调休安排,包括多种工作模式以凑齐假期,引起公众关注。
关键观点2: 调休的英文翻译方式引起讨论。
文章介绍了“调休”的几种英文翻译方式,包括adjusted working days、make-up working days等,并解释了它们的含义。
关键观点3: 外媒对调休的不同译法及解释。
文章通过CNN的句子说明了调休的本质,并介绍了其他国家的类似制度,如欧洲国家的“反向调休”模式。
关键观点4: 文章提及英语学习资源。
文章推荐了外刊精读社群,并介绍了其内容和目的,如提升英语水平、学习口语和写作表达等。
文章预览
今年的中秋国庆调休因为过于复杂而成了热搜话题。根据调休安排表,从9月9日起,民众需要上6休3,上3休2,上5休1,上2休7,再上5休1,这样才能凑齐两个假期。 “调休”也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英语里面找不到完全等效的概念。一些官方机构将其翻译为adjusted working days,但这一译法让一些老外感到困惑。比如国外旅游网站tripadvisor上面有老外专门发帖询问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 这名老外注意到七个公众假期里面有四个旁边出现了"adjusted working days"字眼,还问这些被标注的周末是不是实际上就是工作日。 那么,“调休”应该怎么翻译才比较好呢?我看到《环球时报》今年一篇关于调休的文章里面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Peng Han, chief analyst at Travel Daily, said that public opinion shows a strong desire for policy adjustments regarding the "make-up working day" mode . 作者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