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中国7月的CPI和PPI数据,指出当前物价走势、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文章强调,虽然CPI、PPI同比仍低迷,但7月物价有所回暖。文章提出,走出通缩、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策略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其中,新基建是短期提振需求、长期培育新经济的最佳选择。同时,文章还分析了7月物价数据的特点,包括食品价格、服务消费、猪价周期和PPI的细分项等。最后,文章对CPI和PPI的同比变动、环比变动、新涨价因素、翘尾影响等进行了详细解读。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7月CPI和PPI数据解析
文章详细解读了中国7月的CPI和PPI数据,分析了物价走势、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包括食品价格、服务消费、猪价周期等。
关键观点2: 走出通缩的策略
文章提出了走出通缩的策略,包括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结构性改革和财政政策等方面。其中,新基建是短期提振需求、长期培育新经济的最佳选择。
关键观点3: 7月物价数据的特点
文章分析了7月物价数据的特点,包括食品价格显著上涨、服务消费价格上涨、耐用品价格持续下跌、猪价周期上行等。
关键观点4: CPI和PPI的同比变动和环比变动
文章对CPI和PPI的同比变动和环比变动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新涨价因素、翘尾影响等。
文章预览
文:任泽平团队 中国7月CPI同比涨0.5%,前值涨0.2%;PPI同比降0.8%,前值降0.8%。 1 如何走出通缩?新基建! 7 月物价回暖,CPI环比超季节性,食品、能源贡献较大,是高温多雨天气冲击、暑期旅游旺季、猪价和油价上涨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CPI, PPI仍是低迷,反映需求偏弱。PPI同比已经连续二十二个月负增长, 企业利润承压,影响投资动能; 核心CPI低位, CPI长期在0%附近,剔除猪价后通缩压力凸显。 物价负增长抬升实际利率,不利于消费和投资。我国名义利率虽然持续下调,但剔除通胀后的实际利率处在高位,实际利率在全球偏高。 我们通常知道恶性通胀不好,收入再分配效应,市场价格信号失灵。但是,通缩也不好, 比如1929年大萧条,大量失业,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引发经济和社会动荡。 通缩去杠杆过程中居民和企业减少支出和投资,形成
………………………………